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编号212796和212797的两颗小行星,分别被命名为“郭永怀星”和“李佩星”,这两颗星星相互辉映,象征着“科学伉俪”郭永怀和李佩的永久相聚。这不仅是对两位科学家生前卓越贡献的纪念,也寄托了人们对他们伟大爱情和科学精神的无限敬仰。作为“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的爱人,李佩先生被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也被称为“中科院最美的玫瑰”,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从战火纷飞的年代走来,以非凡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更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培养科学人才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0月13日,由北方昆曲剧院精心打造的原创当代题材昆曲《李佩先生》,在“两弹一星”事业的发源地之一中国科学院大学礼堂首演,并即将于10月16日我国首颗原子弹成功爆炸60周年纪念日当天,在天桥艺术中心正式公演。该剧由剧作家、电影导演龚应恬担任编剧、总导演,李永志、杨帆联合导演。剧中,李佩先生由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魏春荣饰演,这也是她首次挑战当代题材昆曲作品。在原创当代题材昆曲《李佩先生》即将公演之际,新京报专访剧中李佩先生饰演者——北昆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魏春荣,深度解析这部作品如何探索传统戏曲与当代题材的融合,实现创新性的艺术表现等诸多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春荣饰演李佩先生。

当代题材创作要在敬畏传统的前提下勇于创新

多年来,昆曲在现当代题材创作领域的不懈探索,已成为其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自建院以来,北方昆曲剧院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的理念,致力于推动昆曲艺术的创新发展。从《陶然情》到《飞夺泸定桥》,从《荣宝斋》到《林徽因》,一系列现当代题材剧目的创排,不仅拓宽了昆曲的艺术视野,也为其传统艺术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李佩先生》作为这一创新历程的最新成果,不仅继承了前作的实践经验,更实现了艺术上的全面升级和突破。

《李佩先生》采取了大写意的方式,以80余年的历史跨度,讲述了李佩的传奇人生及她与郭永怀非凡而浪漫的事业、情感与生活历程。这部戏不论是在艺术创作上的探索,还是在制作的规模上都创造了北昆新的历史。该剧全剧组的演职人员总数多达220人,其中包括演员80余人,乐队49人,舞美团队50人。全剧使用的大小道具200余件/套,各类灯具246盏,服装服饰750件套,仅李佩的服装服饰就多达5套、20件。时间跨度之大,空间变化之复杂,角色及演员之众多,都给创作增加了非常高的难度。该剧在坚守昆曲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巧妙借鉴了话剧、音乐剧的表现手法,增强了戏剧的张力和音乐性。通过融入交响乐、合唱、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该剧不仅展现了昆曲的传统魅力,也以创新的手段塑造了更加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昆曲艺术在新时代的无限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剧在坚守昆曲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巧妙借鉴了话剧、音乐剧的表现手法,增强了戏剧的张力和音乐性。

作为昆曲艺术的传承者,魏春荣不仅深刻理解昆曲的传统魅力,也敢于在当代戏曲中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在她看来,一直以来,在戏曲艺术领域进行新编剧目创作时,常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和质疑。“常有人认为当代戏曲作品无法与传统经典戏曲剧目相媲美。”然而,魏春荣则坚持认为,在传统艺术形式上的任何一种创新都是可行的,并且也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如,昆曲《救风尘》《国风》和《续琵琶》等,都是近年来成功演绎古人故事的新编历史剧。

“进行当代题材戏曲创作时,我们创作者必须尊重传统文化和昆曲艺术形式。”魏春荣认为,坚守文化根基,保持一种尊重、敬畏、认真和踏实的创作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创作才能有坚实的基础。“我们创作当代题材昆曲作品的初衷,是利用昆曲600年的演绎传统来赞颂当代的人物和事件。这样的创作不仅是对传统的继承,也是对昆曲艺术当代表现力的探索和创新。”

在魏春荣看来,对于艺术创作本身而言,始终都蕴含着风险,“有可能取得成功,也有可能不成功。”正因如此,无论在艺术,抑或其他领域,人们都需要拥有勇气去探索和尝试。《李佩先生》作为魏春荣首次挑战昆曲当代题材的剧目,她坦言,最初是郭永怀与李佩这对“科学伉俪”的奉献精神、人生经历以及对爱情和理想的执着,深深地影响着自己并全身心投入创作。魏春荣也由衷地希望能够通过这部作品,向当代的年轻人传达一种积极向上、面对困难不放弃的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春荣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向当代的年轻人传达积极向上、面对困难不放弃的精神。

探索传统昆曲与当代创新演绎间的平衡之道

此前自己主要饰演传统剧目或新编历史剧中的角色,首次挑战当代题材昆曲《李佩先生》,魏春荣坦言,如何对昆曲的传统演出方式进行创新和转型,同时探索一种既能保留传统精髓又能迎合当代审美需求的平衡,是她创作过程中思考最多的问题。魏春荣认为,无论在传统剧目或是新编历史剧中,程式化的表演风格和载歌载舞的形式,彰显了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每一个手势、每一个眼神,虽经艺术加工,却依然保留了生活的真实感和自然美。这种艺术化但又不失生活气息的表现形态,是戏曲的灵魂所在。

“在剧场中,传统戏曲与当代戏曲在身体语言和舞台呈现上的差异尤为明显。这种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装的选择,无论是当代服装还是古装,都能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魏春荣解释说,在传统戏曲中,水袖的使用是一种关键的表现手法。演员可以通过抛、撩、折等技巧,利用水袖来增强表演的艺术效果和情感传达。相对地,在当代戏曲中,由于不包含传统服饰中的水袖元素,因此在表演过程中,演员可能会通过手的接触、手势或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来表现所需的情感或行为。“因此,当代戏曲中手部动作的直接展现与传统戏中水袖的飘逸和含蓄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各具特色,展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代戏曲中,演员可能会通过手的接触、手势或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来表现所需的情感或行为。

在当代戏曲创作中,魏春荣认为,想要精准诠释角色并吸引观众的关键在于“守正创新”。虽然传统戏曲有其独特之处,但并不保证每个观众都会觉得它好看。因此传统与吸引力之间的矛盾,取决于观众的视角和思考。在魏春荣看来,真正的创新可能是将昆曲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应用于表现当代人物和生活。这种跨越时空的尝试,将传统戏曲与当代题材相结合,是一种更为深刻和创新的艺术探索。这种创新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融合,更是内容上的拓展和深化,它虽然挑战了昆曲的传统边界,但也为这门古老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时代意义。“作为艺术工作者,我们的使命是通过创作和表达艺术作品,探索内心世界和人类经验的深度和广度。那么在舞台上我们就应该毫无保留地向观众展现出我们所持有的艺术与创作理念。正如之前所言,在戏曲领域每每进行现当代题材创作时,我们常常会听见各种不同声音。如果我们创作者首先为此感到恐惧或担忧,那么你就不要选择此类题材作品的排演。”魏春荣坚定地认为,艺术创作需要勇气和决心,而不是担忧和退缩。

塑造真实可感的李佩先生

创排《李佩先生》之初,魏春荣坦言,自己的内心一直充满着忐忑,因为想要在舞台上精准地重塑出李佩先生的艺术形象,自己必须深入探究并全面理解李佩先生的个人经历、社会环境、性格特质以及人际互动方式。“这一过程要求我不仅要深入李佩先生的生活,更要去触及她的内心深处,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一个逼真、生动且令人信服的角色。”

在魏春荣看来,李佩先生作为一位当代人物,其形象已在众多人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尤其是那些曾经与她有过交集的身边工作人员、同事与学生。他们对李佩先生的记忆和情感是具体而真挚的,这与魏春荣以往扮演的传统剧目中的人物角色大相径庭。对于魏春荣而言,演绎这样一位真实存在且广为人知的当代人物,意味着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更为细腻的表演。“我必须深入洞察李佩先生的内在品质,并且尊重和重现那些认识她的人们的集体记忆。这种演绎不仅要求我精确传达人物的外在特征,更重要的是展现她的内在精神和个性,这是一次既充满挑战又极具吸引力的创作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剧不仅要求魏春荣精确传达人物的外在特征,更重要的是展现她的内在精神和个性。

在以往的传统昆曲作品中,魏春荣曾饰演过杜丽娘、崔莺莺、许穆夫人等人物,但她认为,这些人物虽然史有记载,但关于她们的性格和生活细节缺乏详尽描述,这为演员提供了创作的自由度。而李佩先生的性格、行为、言谈和气质都是具体的,这对演员来说,既是宝贵的资源也是严峻的考验。“在塑造这样一个角色时,我必须更加谨慎和细致,确保我的表演不仅符合剧本的要求,还能最大限度地贴近现实中的李佩先生,以不负那些曾与她有过交集的人们的期待。”

传递李佩先生坚韧与乐观的力量

为了塑造好李佩先生这一角色,魏春荣深入了解和研究李佩先生的生平,观看了所有关于李佩先生的纪录片,同时阅读了大量相关资料,以及李佩先生的生活照片,以多角度、多维度感受其性格特征和生活细节。与此同时,北方昆曲剧院还特别邀请了李佩先生的工作人员和曾经的同事进行讲座和演讲,通过他们口中的亲身经历和感人故事,让魏春荣完全走进了李佩先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在我个人的感受中,李佩先生是一位豁达、热情且勇敢的女性。她的温柔与文雅之下,更闪耀着勇敢和热情的光芒,体现出‘大家闺秀’的宽广胸怀与不凡气质,而非‘小家碧玉’的柔弱。李佩先生的内心无疑是强大的,正是这份强大支撑她走过无数的艰难险阻,成就了她跨越世纪的人生旅程。作为演员,我们需要深刻感受和理解李佩先生内心的坚韧与力量,这是她人格魅力的核心,也是我们在塑造角色时必须向观众传递的关键特质。”

在魏春荣看来,要在两个小时十五分钟内,将一位女性近百年的人生历程完整呈现,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我们的目标是提炼并展现李佩先生生命中的关键节点和精神面貌。通过精选的重要事件、转折点和情感高潮,结合精心编排的情节和对话,以及演员的深情演绎,我们力求展现她的性格、坚韧、热情与豁达。尽管无法详尽描绘她的一生,我们致力于捕捉其精髓,让观者在有限的时间内感受到她的生命力和精神力量。”魏春荣认为,这一演绎对演员的演技和理解力提出了高要求,同时也考验着编剧和导演的构思能力,以及整个团队的协作精神。“尽管追求完美不易,但我们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向观众传递一个真实、动人且充满力量的李佩先生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魏春荣看来,要在两个小时十五分钟内,将一位女性近百年的人生历程完整呈现,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李佩先生的一生历经坎坷磨难,仍矢志不渝的执着坚韧。她始终以乐观和坚强的心态,一步步克服困难。魏春荣认为,李佩先生的这种精神,对当代人和青年观众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通过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当代人,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们都应保持积极乐观,勇敢地迎接每一个挑战,应当继续传递这种精神。正如李佩先生用她的人生经历,为我们当代人所展现的那样——不躺平、不内卷。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挑战,我们不应选择放弃,而是要避免无谓的内卷和内耗,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直面问题。”

通过出演《李佩先生》这部作品,魏春荣更深刻地感受到,如今人们的幸福生活都是以李佩、郭永怀夫妇为代表的一代人,无私奉献和辛勤努力的结果。作为艺术工作者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便是,以自己擅长的方式,通过艺术作品去赞颂这些为中国现代科技和教育等领域默默奉献自己一生的先驱,并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魏春荣认为,“通过昆曲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演绎他们的故事,我们不仅向历史致敬,也在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期望通过这样的演绎,让更多年轻观众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同时增进对昆曲艺术的喜爱和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使昆曲这一古老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新京报记者 刘臻

编辑 徐美琳

校对 陈荻雁

来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臻

新京报记者

记者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