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相关信源述于文章结尾,请理性阅读。

【前言】

提起沙漠这个词通常就让人联想到荒凉、干旱和生命的禁区,在中国库布齐沙漠是第七大沙漠,因为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寸草不生沙尘暴频发,沙漠化时刻侵袭和危害着沙区人民的家园被人们称为“死亡之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些年京津冀地区频繁被沙尘暴笼罩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因此,但这些年沙尘暴明显减少蓝天日渐增多,那是因为中国在沙漠治理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沙漠正在变成绿洲。

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在库布齐沙漠一场惊人的生态奇迹正在上演,是什么力量能够让死寂的沙丘焕发生机?又是发生了什么才推动这一切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蒙古的生态奇迹

2023年的库布齐沙漠与十年前判若两地,曾经寸草不生的黄沙地如今绿意盎然,这一切要归功于一个大胆的决定,内蒙古斥资9亿元将黄河水引入沙漠,这个名为“引黄入沙”的工程彻底改变了库布齐的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库布齐沙漠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它像一条巨大的弓弦,横亘在黄河几字弯处,这里曾经是典型的“生命禁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2000多毫米。

在“引黄入沙”工程实施前这里的居民生活十分艰难,风沙肆虐农作物难以生长,牲畜也缺乏水源和牧场,许多人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外地谋生,留下的人则在贫困和绝望中挣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现在的库布齐沙漠已经焕然一新,曾经的沙丘上如今郁郁葱葱,原本干涸的地方出现了湖泊和湿地,野生动物重新回到这片土地鸟语花香生机勃勃。

这种巨大的转变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给居民带来了新的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留在家乡,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库布齐沙漠正在从“死亡之海”变成“希望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这个奇迹是如何实现的?仅仅是把水引入沙漠就能解决问题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库布齐沙漠的历史变迁

库布齐沙漠的变化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理解这片土地的蜕变我们需要回溯它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千百年前库布齐并非荒漠,古籍记载这里曾是“林茂草丰,水草丰美”的草原,然而人类活动逐渐改变了这片土地的面貌。

三次大规模开垦是库布齐沙漠化的主要原因,第一次发生在明朝中期为了支持军事需求,大量森林被砍伐,第二次在清朝同治年间移民开荒导致植被进一步减少,第三次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又一轮大规模开垦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一次开垦都让这片土地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树木减少草原退化,土壤失去保护强劲的北风裸露的土地沙化进程加速,曾经的绿洲逐渐被黄沙吞噬。

到了20世纪中期库布齐沙漠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死亡之海”,风沙肆虐农田被掩埋,村庄被侵蚀当地居民不得不一次次后退,与沙漠艰难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人们并没有放弃希望,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就开始组织考察队,对库布齐沙漠进行实地调查,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固沙试验基地开始了漫长的治沙之路。

最初的治沙方法主要是植树造林,但在极度缺水的环境下这项工作进展缓慢,许多树苗刚种下就因为缺水而死亡,人们尝试了各种方法但效果始终不够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有一天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了,如果能把黄河的水引入沙漠会不会有所改变,这个想法乍听之下似乎不可思议,把水引入一望无际的沙漠这怎么可能?

但正是这个看似天方夜谭的想法,最终成为了改变库布齐命运的关键,它为这片饱受风沙折磨的土地带来了希望,也为“引黄入沙”这个惊人的工程埋下了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个大胆的构想是如何变成现实的?在实施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引黄入沙”

2004年“引黄入沙”工程正式启动,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终于要变成现实了,但将黄河水引入沙漠绝非易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面临的是地形挑战,库布齐沙漠地势复杂风沙肆虐,工程人员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中修建长达数百公里的引水渠,每一步都充满艰辛有时刚挖好的渠道就被风沙填平,不得不重新开始。

其次是生态平衡问题,引水入沙不能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工程团队需要精确计算水量,既要满足植被生长需求又不能造成水土流失,这需要极其精细的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个难题就是当地居民的态度,多年的艰苦生活让一些人对改变持怀疑态度,工程团队需要耐心解释让居民理解并支持这项工程。

面对这些挑战工程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始于2004年投资3.6亿元,修建了185公里的引水渠,这个阶段的成功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5年第二阶段工程启动,这一次工程规模更大投资达到8.7亿元,新增399公里引水渠两个阶段总投资达12.3亿元,创造了中国治沙史上的奇迹。

工程的效果令人惊叹,库布齐沙漠的植被覆盖率从不足10%提高到了53%,曾经的黄沙地上出现了湖泊和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许多野生动物重新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重要的是沙尘暴的频率和强度明显降低,这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空气质量也减少了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北京等城市的沙尘天气明显减少这是整个华北地区的福音。

“引黄入沙”工程不仅带来了生态效益还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沙漠特色农业蓬勃发展,沙棘、肉苁蓉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许多农民通过种植这些作物收入翻了几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漠旅游业也应运而生,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此体验“沙漠变绿洲”的奇迹,这带动了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尽管目前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库布齐沙漠的治理之路仍然任重道远,生态系统仍然脆弱需要持续的呵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仍是一个长期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面对这些持续存在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库布齐沙漠的未来又将如何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绿色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

库布齐沙漠的治理成就令人振奋,但这并不意味着挑战已经结束,相反随着生态系统的复苏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资源平衡的问题是首要考虑的,虽然“引黄入沙”工程为沙漠带来了生机,但黄河水资源本身就十分紧张,如何在满足生态需求的同时不影响其他地区的用水,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权衡的难题。

另外尽管沙尘暴的频率和强度已经大大降低,但风沙天气仍然存在新生的植被仍然脆弱,需要持续的保护和管理,一旦保护不当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退化功亏一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者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植被覆盖率已经大幅提高,但要形成稳定、多样的生态系统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平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还有持续的资金投入也是一个现实问题,生态修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长期的资金支持,如何保证资金的持续投入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些挑战库布齐沙漠的未来发展方向也逐渐明晰,必须要先继续加强生态保护巩固已有的治理成果,这包括完善水资源管理系统优化植被结构,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然后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沙漠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还能为生态保护提供资金支持,通过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科研投入,库布齐沙漠的治理经验对全球荒漠化治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为库布齐的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当然加强国际合作也是必要的,荒漠化是全球性问题库布齐的成功经验值得向世界分享,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可以吸收先进经验还可以扩大中国在生态治理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库布齐沙漠的治理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它展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性,也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态修复是一场永不停止的马拉松,我们已经看到了希望但前方的道路仍然漫长,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喜欢我的写的文章,麻烦请点个“关注”,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一同探讨,愿世界和平。

参考资料

央广网2018年9月7日《「壮美黄河行」黄河水流进了库布其 带走了水患与旱难》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华社客户端2019年11月22日《引黄河水入库布其沙漠:水害变水利,沙地成“湿地”》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