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诗词猎奇

关注读书狗子

古代读书人最看重的莫过于功名,自幼寒窗苦读,学得经纶满腹,所求的就是参加科举,进入仕途,一展所长,建功立业,最后老来归隐田园,青史留名。这似乎是古时文人最理想的一生。

就连轻狂潇洒的李白都曾多次持诗文进京干谒,最后在贺知章的引荐下进入朝廷。更别说忧国忧民的杜甫了,一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道出了世间所有文人的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古代读书人要想实现理想,唯有通过参加科举,挣个进士出身方能有所作为。但世间偏偏就有那些才高比天的人,即便不参加科举,都能功名加身。比如李白,仅凭诗写得好,就能得皇帝青睐,赐官翰林,甚至皇帝调羹、贵妃磨墨、力士脱靴,百般受宠。

在晚唐也有一位才子诗人,不去参加科举,却备受权贵关注,连皇帝也赐他官,甚至死后还被追赐进士及第。此人就是晚唐诗人李群玉,且先欣赏一首李群玉的小诗——《书院二小松》:

书院二小松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

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

琴声长伴读书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群玉是晚唐诗人,虽然诗才超群,但他不喜功名,一直隐居在湘水之盼。杜牧对李群玉极为推崇,游历湖南时专程拜访李群玉,并劝他去参加科举考取功名。李群玉听从劝告就去参加了乡试,考中后却又回到隐居之地,不再上京参加朝廷的省试。可谓一心归隐。

即便如此,李群玉的诗名也是远播宇内。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也专程上门请李群玉作诗。还盛情邀请李群玉随自己上京献世,难以推辞之下李群玉只好背负古琴进京向皇帝进献了自己的诗作三百余首。皇帝读过后,称赞其诗“异常高雅”,大加赏赐,还封其为“弘文馆校书郎”。然而李群玉不喜在朝廷为官,三年后就辞官再次归隐。据说他辞官时,皇帝还挽留再三,舍不得他走。李群玉后半生都在隐居中度过,死后还被朝廷追赐为进士及第出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李群玉是典型的隐士诗人,而他的诗作也大多都是隐逸诗。这首《书院而小松》就是其代表作之一。世人咏松树,往往突出其苍健身姿,以喻君子,唯独李群玉此诗却富有情调。

诗人开篇直赋松树“幽色出尘”,如同写意水墨画一般,表现出松树的神韵,不同凡尘俗物。第二句“数粒秋烟二尺鳞”则如工笔细描,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松针,新颖而传神。

三四句“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表现风吹松叶的声音如同细韵,与琴声一起常伴主人读书。从书院读书的角度表现出小松的内在神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短短四句,一句如泼墨写意,一句如工笔细勾,还有两句则隽永幽雅。诗人笔下的松树可谓别致新颖,更有一番情调,触人心弦。如此富有情调的咏物诗,也唯有心无杂念、只愿读书向晚的李群玉能写得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往期推荐 Top6

↓↓↓更多唐风宋韵,关注读书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