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初,许多崭新的事业刚刚起步,一批又一批拓荒者的脚印,就这样铺满了中国的万里山河。70余载,我们见证了许多中国奇迹,在它们的背后也留下了无数奋斗者的足迹。总台财经节目中心推出特别报道《群星闪耀时》,带您认识“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获得者——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这支队伍也被称作“国测一大队”,一起去几代人的故事里,寻找他们一次又一次出发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测一大队:山河万里,就是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70年来七测珠峰、两下南极!国测一大队:山河万里,就是答案

在蜿蜒曲折的南方公路上,一个水准测量小组沿着起伏的山路快步前行。低垂的稻穗飘散出热烘烘的稻香。这与他们的家乡很不一样,不管是关中平原还是黄土高坡,地里的高粱早都浸润在凉爽的秋风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年离家300天,这样的酷暑并没有影响他们手里极其精细的工作。他们以不超过35米为间隔架设仪器,观测读数,在每天大约20公里的路程上不断重复。最高等级的水准测量,每公里偶然误差不能超过正负0.45毫米。标尺是否垂直,测距是否准确,都决定着最终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最大的敬意对待每一个微小的数字,用默契的配合让繁复的劳动推进得行云流水。即便在最寻常的任务中,国测一大队还是显露出了与众不同的气质。

一路上很少会有人注意到他们,但他们就曾这样一步一步,一次一次走到了世界之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队长 李国鹏:那时就是有感而发,由于氧气不足,我发不出声。同事后来看到我说,那天有点歇斯底里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5月6日,由国测一大队和中国登山队组成的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向顶峰发起冲击。几十年不遇的天气导致两次冲顶失败,队员的体力和氧气已大量消耗,而窗口期所剩无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队长 李国鹏:失败的可能性不敢想象,因为已经准备了一年,又是国家的重大任务,我们要按时对外发布。这时就涉及人员裁减,谁服从、谁补充,任务的重新分配。正常人无法想象,到了8000米以上,每迈一步,可能意志不坚决的时候,你宁可倒在这都不想再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凌晨两点,8300米营地,8名精减后的登顶队员第三次向峰顶进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队长 李国鹏:我大概半个小时出一次帐篷,仰天长叹,又是大雪。6月初就彻底没机会了,我们这回必须冲一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个交会点早早将仪器对准珠峰,等待觇标竖立,实际上他们已经在这里饮冰卧雪11天。

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一刻,千里之外有无数人跟随着直播信号欢呼庆祝,人群中的总指挥李国鹏却心事重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队长 李国鹏:所有人都在欢呼的时候,我心里想的是我们的数据怎么样。这个镜头过去以后,我们几个人就坐在帐篷里,开始和山上说为什么仪器不工作了,为什么觇标现在还没有立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的150分钟,测量登山队员创造了中国人在珠峰峰顶停留时长的新纪录。峰顶的恶劣环境让仪器状况频出,大本营内每个人的视线都紧紧跟随着仪器上的按钮,信号灯的每一次闪烁都扣人心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队长 李国鹏:真正对我来说放心的是5月28日晚上11点,数据全部从电脑下载下来,非常好。我记得那天晚上朝乡上走的时候,我们一个队员在车上说,这才叫凯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用双脚丈量出的数字,改写了珠峰高程数据被国外垄断的历史。70年来,国测一大队七测珠峰、两下南极,徒步行程超越6000万公里,他们翻越最险峻的山峰,领略最壮丽的风光,也在最寒冷的地方,流下过最滚烫的眼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极限不只在山顶,也在日常的每一天。在测绘队员眼里,中国是由千千万万个数不清的点组成,每一个点都需要有人走过去架上仪器,留下一组有温度的数字。仪器在变,但恶劣的工作环境没有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队长 李国鹏:国测一大队之所以是一个英雄的团队,英雄的背后肯定是艰难。不可能无缘无故成为英雄,所有的英雄肯定意味着巨大的付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行在旷野,根在西安,城南这块路牌诉说着这里的历史。这里是国测一大队的大本营,晨光中,中国第一代测绘人身手不凡,颇有当年走南闯北的风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院子里汇聚着天南海北的口音,他们在国家亟须测绘数据时,响应号召来到这里。年轻时,队员们在外出生入死,院子里的家属总会相互扶持。半个多世纪沉淀出的温情,让这里成为他们离不开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退休职工 吕翰钧:有了卫星测量以后,测量概念全变了。再回大地队,都是“测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自称“测盲”的老先生是吕翰钧,今年90岁了。作为队里的模范人物,他们的照片与46位牺牲前辈的事迹相向而立,这是一份庄重的致意。他们当中,有人喝干墨水长眠沙漠,有人为保护仪器摔下深渊。每一寸国土,都闪耀着测绘队员的忠诚与血汗,中国的轮廓在他们脚下逐渐清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多国测一大队老队员的足迹至少可以绕地球三圈,如今使用的每一个测绘数据,都闪耀着他们青春的光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退休职工 段学清:国测一大队就是吃苦的单位,后来的人也很珍惜我们前面所作的付出,他们也不敢马虎。我们吃过苦、奉献过,我们没有遗憾,很自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段28年前的采访,让我们看到了在时间的另一端,他们初心如磐。在人声鼎沸的时刻,他们不是故事的主角,但在无人在意的角落,他们不曾懈怠每一个细节。如果要问他们做了什么,山河万里就是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命运使我们选择了大地,大自然就是我们最好的朋友。艰苦的工作、恶劣的环境曾使我们流过弱者的眼泪,饥饿和干渴有时会把我们唯一的希望砸得粉碎。然而,当我们登上高山之巅时,脚下的一切都变得渺小。”

抵达生命的边界 丈量每一寸山河

70年来七测珠峰、两下南极!国测一大队:山河万里,就是答案

从戈壁到雪山,从极地到苍穹,测绘队员们的脚印,成为引领拓荒者前行的坐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走一步吧,早一天完成测量,国家建设就能早一天开始。”

“这些数字看不见摸不着,千里之外的城市,会有人知道我们吗?”

在怎样的荒凉中,才会留下这样的日记。可是你看,他们的脸上分明带着笑意,荒凉的是大漠,不是他们的人生。戈壁荒滩,是国测一大队许多队员测绘的起点,他们踏出的坐标指引着拓荒者在生命禁区发现了不为人知的富足,让新中国迈出了工业化的脚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塞外边疆,他们触摸祖国的每一寸肌肤;雪域高原,他们在云端深处向天问路。70年了,国测一大队的脚步,印在每一个“祖国需要的地方”。并肩向险峰,只身赴苍茫。在他们远去的背影里,钻头挺进地心,高楼拔地而起,嫦娥九天揽月,蛟龙深海探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接力,是这支队伍一直擅长的事情。8848.86这个数字,起点不在山脚的大本营,而在5000公里外的黄海之滨,把它们连接到一起的,就是测绘队员的脚步。数据像上台阶那般,一站一站地传递,从水准原点走到了世界屋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精神,也跟着一代又一代的测绘队员传承在广袤的中国大地,流淌在漫漫的时间长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珠峰,只要它想,随时可以把我们永远留下。比山顶更先到达的,或许是生命的边界,但比仪器更重的是丈量每一寸国土的庄重承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自然把难得的敬意都献给了通关的强者。被太阳灼伤的皮肤会得到明月清风的呵护;看见过天山雪莲的眼睛,也望得见更加深邃的夜空。我们眼里,装下的是同一片浩瀚苍穹,可只有他们通晓这天地间的密语。点点繁星,是宇宙里的恒久坐标;猎猎风旗,是星星在大地上的倒影。密布苍穹的群星,值得每一个闪耀的时刻。千里之外的我们,也记得他们踏过的每一寸山河。

社群交流/原创投稿/ 商务合作

来源: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