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前,教育部公布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名单。经过组织申报、资格审核、会议评审、答辩评审等环节,教育部研究确定北京大学等34所高校的34个创新团队为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治理数智创新研究”创新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陈云松教授为首席专家申报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治理数智创新研究”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共9人,包括:社会学院吴愈晓教授、郭未教授;环境学院毕军教授、张炳教授;商学院张骁教授、贺伟教授;工程管理学院俞红海教授;历史学院梁晨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姚远教授。近年来该团队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的应用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截至目前,团队核心成员先后承担重要科研课题数10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 、国社科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基金创新团队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杰出青年基金2项),国社科和国自然一般项目多项。在国内外中英文一流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

“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治理数智创新研究”创新团队将 积极打通南京大学社会学、工商管理与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边界,形成积极的有组织科研局面,围绕“大数据和机器学习驱动的多维度社会结构变迁研究”与“基于多模态数据和复杂系统的社会发展风险治理研究”2个主攻研究方向及其下属的8个更为具体的子方向,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结构演化、社会发展风险治理中的重大问题、重要过程,在发挥资深成员示范作用、打造老中青结合队伍、锻造中青年学术骨干方面下功夫、求创新、争突破。

清华大学“国家重大工程设计协同”创新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马赛教授为首席专家申报的“国家重大工程设计协同”创新团队, 坚持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为依托,集聚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未来实验室、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铁道工程机电技术研究所在内的多个科研院所的优秀中青年人才。 创新团队将赓续清华大学学术精神,围绕学术前沿与现实关切,以艺术与科学融合为发展特色,探索设计学与工学的学科交叉发展路径; 努力建成一支结构合理、背景多元、实力雄厚的创新队伍,产出一批具有高度创新价值的研究成果。

创新团队以文化软实力提升和科技硬实力发展为团队建设的基本出发点,锚定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和国家重大装备系统两个重要战略方向。以设计学与工学作交叉,以艺科融合为发展特色,探索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模式,为新一代设计创新植入更高品质、更可持续、更人性化、更智能化的发展理念。近年来,创新团队承担了国庆、冬奥、大国重器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设计工作,在国家形象塑造、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航空航天和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均取得耀眼成绩。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自信自强、可信可敬的国家形象,也充分佐证了艺科交叉融合的必要和潜能。创新团队在艺术设计与工科交叉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以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具备突出的跨学科协同能力和鲜明的艺科融合研究特色。

同济大学“设计赋能的城市高质量发展研究”创新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娄永琪教授为首席专家申报的“设计赋能的城市高质量发展研究”创新团队,”将研究人工智能时代“设计”这一新质生产力如何全面赋能中国未来的城市高质量发展,通过自主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我国下一阶段城市发展、建设和治理找寻具有范式转型意义的新思维、新范式、新理论和新方法,进而为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探索中国思路和中国路径。

西北大学“文明传承与交流互鉴考古学阐释”创新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北大学孙庆伟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申报的“文明传承与交流互鉴考古学阐释”创新团队,坚持以物证史、正本清源,面向“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立足中国文明观、“文明交往论”的东方视角,开展“丝绸之路”历史内涵与特征研究、农牧互动与文明演进模式研究、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与比较研究,深刻挖掘丝绸之路的时代价值,构建丝路文明中国阐释的话语体系,为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相互理解与对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破局“文明冲突论”提供中国智慧。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基础理论创新与财税改革”研究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马海涛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财政基础理论创新与财税改革”研究团队,是一个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的重大研究团队。团队以中国特色财政基础理论构建、财税改革与政策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主攻财政基础理论研究,并关注重大现实问题,旨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科学理论体系,指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税体制改革,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促进学科交叉融合,锻造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

团队依托学校“中国特色财政政策理论与政策体系研究”重大研究团队、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财政部“财税改革研究”专家工作室等,围绕政府间财政关系、财政政策、政府预算和财政金融协调四个方向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此次获批既是团队长期深耕财政理论研究的结果,也是学校精心谋划、持续培育的成果,标志着我校在中国特色财政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迈上新台阶。

编辑、审核:大可

版权声明:本文由“TOP大学来了”综合自“软科、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北大学等”,文章转载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