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听闻“业障”之说,每当生活里遭遇不顺与阻碍,人们便不禁感叹“业障”显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何为“业障”?它又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应采取何种策略,以期从根本上消除自身的业障呢?

在佛法修行的征途中,了脱生死、超脱轮回之苦,渐臻无上之境,乃至最终成佛,乃是其终极目标。基于这一最为根本的愿景,业障,实则是那股阻碍我们修行之路、妨碍我们悟道之旅、羁绊我们解脱之途的力量,它便是“业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藏经》说:“南阎浮提行恶众生……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

业力导致我们命运波折,历经贫穷与困苦,无法畅享福泽;使我们沉沦于恶趣,饱尝无尽磨难;阻碍我们修行之路,难以信受佛法,解脱之路艰难。

业障并非外界强加,亦非无端而生,更非上天的“惩罚”,而是源自我们自身的行为造作。

业障纷繁复杂,究其根源,皆因“贪、嗔、痴”三毒而起,归根结底,皆是内心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曰:“一切由心造”,当心念发生转变时,周遭之景亦随之更迭。这便是为何同一境遇,落在不同人的肩头,却能引发截然不同的感受。有人从中觅得幸福与欢愉,而有人却深陷失落与沮丧,心生无尽烦恼与苦楚。

这就是由心态差异所导致的。因为内心存在“贪、嗔、痴”的负面心态,并通过自身的“身、口、意”表现出来,进而构成了“身、口、意”三业。

从另一维度来看,这三业又可细分为“善业、恶业和无记业”三种。这一分类直观易懂:正面且积极的言行意汇聚成善业,负面且消极的言行意则构成恶业,而那些既非善也非恶的言行意,则被归类为无记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业力一旦形成,便不会自动消散,一旦因缘际会,便是其显现并受报的时刻。佛经上明确记载:“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而且,只能由自身独自承受,这份重担他人无法分担。因此,真正的觉悟者深刻洞察了因果的奥秘,他们行事谨慎,不敢有丝毫恶行,这正是“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这一说法的深刻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欲从根本上拔除业障,必须溯本求源,从“心”入手。因为心为一切之本,万法皆由心生。唯有拥有一颗慈悲喜舍之心,实践无我利他的精神,方能避免恶业的产生,防止恶因的种下,从而阻断业障的滋生。

通过净化自身的“身口意”三业,我们为修行悟道之路铺设了坚实的福德资粮,这将有力地推动我们开启真正的智慧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