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关注怀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张张报纸记录一段段珍贵的历史

“怀化问稻”入藏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展厅一处橱窗,展示怀化日报怀化问“稻”系列报道。(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军 摄)

怀化日报全媒体讯(全媒体记者 杨博媛 彭军)10月11日,在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展厅的一处橱窗内,摆放着数张“怀化日报”,橱窗边,陈列内容介绍赫然入目:怀化问“稻”系列报道。橱窗前,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沉浸在那令人难忘的岁月中。

怀化稻作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华稻作文明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安江境内的高庙文化遗址,发掘出7400年前的碳化稻谷粒,将中华文明史上溯到7000多年前。在距高庙遗址一河之隔的安江农校,袁隆平在这里工作生活了37年,书写了“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

2023年,是袁隆平院士攻克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难关50周年,为致敬那段厚重而辉煌的历史,怀化日报社精心策划了“怀化问稻”系列报道,组织骨干记者精心采写,推出了“稻源”“稻魂”“稻景”“稻路”4篇原创作品,介绍了怀化稻作文明的前世今生,记录了袁隆平院士攻克杂交水稻难关的奋斗历程,展示了新时代的怀化致力做好“种子”文章,走出了一条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稻路”。这组系列报道推出后,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上百家媒体转载,阅读量近亿人次。

“‘怀化问稻’系列报道,就像是一部精心编纂的怀化杂交水稻发展的编年史书。”安江杂交水稻博物馆负责人介绍,作为展示杂交水稻文化、科研成果的重要场所,收藏这套系列报道不仅仅是对媒体报道成果的一种肯定,更是为杂交水稻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增添了新的素材和内涵,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发明杂交水稻背后的故事,从新闻报道的视角去感受杂交水稻从科研攻关到广泛推广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节点。

来源|©掌上怀化/怀化新闻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