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安徽两家企业成功上市。其中,铜冠矿建(920019)在北交所上市,强邦新材(001279)在深交所上市。

近年来,安徽充分尊重市场逻辑,发挥资本力量,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走出了一条产业集群向资本集群转化的新路。伴随着强邦新材、铜冠矿建同日“敲钟”,安徽A股上市公司总数增至180家,位列全国第七,创安徽资本市场30多年来最好成绩。

A股“安徽板块”再度扩容

一个多月前,安徽佳力奇先进复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力奇”)登陆创业板,补齐了上市公司在安徽地级市的最后一块拼图,也意味着安徽实现了上市公司16个地级市全覆盖。如今,铜冠矿建和强邦新材两家皖企同日登陆A股,再次印证了在新“国九条”及资本市场“1+N”政策落地背景下,安徽资本市场正抢抓机遇,跑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上市皖企的数量、质量均可圈可点。

无论是先前上市的佳力奇还是如今的铜冠矿建和强邦新材,今年这些登场亮相的皖企均为业内头部企业,在新材料领域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汽车、光伏与储能、集成电路等上下游产业链都有着重要作用。

本次新亮相资本市场的强邦新材、铜冠矿建均为业内头部企业,上市板块分别为深交所主板及北交所。

强邦新材主要从事印刷版材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感光材料的研发及其在印刷版材方面的应用。同时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印刷版材制造商,是国内少数具备柔性版材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突破了外资在柔性版材方面的垄断。2023年度,公司营收、净利分别为14.25亿元、9351.38万元。

铜冠矿建为安徽省国资委下属企业,安徽省国资委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在“双超”矿山开发服务领域长期占据国内领先地位,并在国际化发展方面颇具优势,2023年度营收、净利分别为11.64亿元、6620.29万元。

在强邦新材、铜冠矿建上市后,安徽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180家,位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今年以来,安徽累计新增上市公司5家,位列全国第五。将时间拉长来看,自2019年7月注册制改革以来,安徽新增上市公司73家、增长70%,超过去15年总和。

集群效应初显市场后劲足

数据显示,在安徽180家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91家,占比超50%。2023年,全省上市公司研发总投入为458.91亿元,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为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初,省工信厅应各大皖企所急所需举办的北交所上市“直通车”培训班活动,让这些“上市预备军”整装待发,做足了抢抓上市快车的功夫。其次,常态化举办“皖企投融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活动,构建“政府-企业-投融资机构”常态化对接机制,引得“耐心资本”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目前,安徽省过会企业共8家,排名全国第五;在审企业5家,位居全国第九;辅导备案企业87家,位居全国第七。

在安徽180家上市公司中,科创板上市公司达24家,居全国第六;北交所上市公司10家,全国排名第八。从数据中不难看出,在浓厚的创新氛围下,区域内上市公司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尽显科创底色。同时,在亮眼的A股“安徽板块”背后,还有着充足的上市“预备军”和“作战团”。

依托龙头企业,“集链成群”是安徽资本市场的一大特色。目前,安徽上市公司已形成汽车、芯片、白酒等多个特色产业集群。今年上半年,安徽首个县级企业上市培育中心落地界首,这意味着安徽区域性资本市场更加完善,同时也将对界首市新材料产业集群中众多待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有着孵化作用。

据了解,安徽证监局、安徽省金融办与地方政府已建立了“三方约谈”机制,将构建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作为提升资本市场质量的重要抓手。着力引导地方政府发挥国有基金引领作用,充当好“耐心资本”角色,长期支持优质企业成长壮大,完善投资退出管理及长期考核等机制。数据显示,近五年安徽新上市企业中,近三分之二公司有政府投资背景,17家有省市投资平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