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俗称“无声杀手”,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有超过900万人死于与高血压相关的疾病。对于这些患者来说,降压药往往是控制血压的核心手段之一,它能有效预防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并发症。然而,尽管降压药在管理高血压方面至关重要,不同种类的药物在长期使用时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和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72岁的张大爷曾多年依赖某类降压药维持血压稳定,但近期却发现自己的血压开始波动,甚至出现了一些副作用。医生检查后指出,张大爷服用的药物并不适合长期使用,这引发了他对降压药长期使用安全性的思考。

这类情况并非个案,实际上,一些降压药由于其作用机制和副作用,确实不适合长期使用。

血压高到多少需要服用降压药?

通常情况下,医生决定是否开始使用降压药取决于患者的血压水平、患病风险和其他健康因素。根据国际和国内高血压指南,以下是较为常见的建议标准:

如果患者的收缩压(上压)大于等于140 mmHg,或舒张压(下压)大于等于90 mmHg,并且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饮食、运动、戒烟等)未能有效控制血压,医生通常会建议开始使用降压药。这适用于没有其他重大心血管疾病或风险因素的普通成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一些高危患者,如已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肾病或其他与高血压相关的并发症,血压超过130/80 mmHg时,可能就会建议使用降压药来更好地控制血压。这一较低的阈值旨在预防进一步的心脏或肾脏损害。

一句话总结:决定是否使用降压药不仅仅基于血压读数,还要结合个人的整体健康状况。

哪些降压药,不能长期服用?

很多高血压患者可能不知道,某些降压药物由于其副作用或特定作用机制,不适合长期使用,尤其在长期使用后可能会带来其他健康风险。以下是一些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α受体阻滞剂(如多沙唑嗪):这些药物可用于治疗高血压,但研究表明它们可能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且长期使用对血压的稳定控制效果较差。

2、短效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短效药物的波动性较大,可能导致血压急剧变化,增加心脏事件风险,因此不建议长期单独使用。

3、β受体阻滞剂:长期使用可导致体重增加、血糖控制困难,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或代谢问题患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ACE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尽管ACE抑制剂通常是安全的,但一些患者会因出现顽固性干咳而需停药,此外,它们还可能在肾功能减退时造成高钾血症。

5、血管扩张药(如肼屈嗪):这种药物在长期使用中可引发头痛和心悸,并且并非首选的降压药。

长期服用降压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1. 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停药

高血压是一种长期性疾病,虽然降压药能够有效控制血压,但不能彻底治愈高血压。因此,一旦开始服用降压药物,应按照医生的建议长期服用,即使在血压恢复正常的情况下,也不能擅自停药。自行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反弹,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病或中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定期监测血压

服用降压药期间,应定期测量血压,记录血压的变化情况。这不仅有助于医生评估药物的疗效,也能及时发现可能的副作用或血压波动问题。如果血压波动较大,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换药。

3. 遵循医生的剂量调整建议

降压药的剂量通常是根据个人的病情逐渐调整的,不建议自行调整药物剂量。药物的剂量过高可能导致血压过低,引发头晕、疲劳等症状,而剂量过低则可能无法有效控制血压。任何剂量的调整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 避免与其他药物或补品同服

一些药物或补品可能会与降压药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增加副作用。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能会削弱降压药的效果,含钾的补品与某些降压药(如ACE抑制剂)一起服用可能会导致血钾过高。因此,开始服用新药或补品前,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

5. 注意药物副作用

降压药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如头晕、乏力、胃肠不适、咳嗽、手脚冰凉等。尤其是体位性低血压,即从坐姿或躺姿站立时感到头晕或眩晕,这是由于血压突然下降所致。因此,起身时应动作缓慢,以免发生摔倒。如果副作用较为明显或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告知医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降压药虽然能够有效控制血压,但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重要。患者应保持低盐饮食、适当运动、避免吸烟和饮酒,并尽量减少压力。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助于增强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依赖,甚至有可能降低所需药物的剂量。

7. 应对“晨峰现象”

有些高血压患者可能会在清晨血压突然升高,这是因为在夜间血压相对较低,早晨起床时交感神经活跃,导致血压上升。这种现象被称为**“晨峰现象”**。医生可能会建议在早晨服用长效降压药,或者将某些降压药分次服用,以控制晨间的血压波动。

以上这些细节能够大大提高降压药物的疗效,同时减少潜在的副作用和风险。总之,遵循医嘱并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是安全、有效控制高血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