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人将软化后的粉丝转入冷库。 本报融媒体记者 邵群峰 摄

10月9日,位于睢阳区高辛镇杨老家村的东鸿食品有限公司粉丝加工车间内,弥漫着浓郁的淀粉清香,工人各司其职,生产正忙。院内一排排正在晾晒的粉丝在阳光的照射下,雪白如玉、晶莹剔透,成为一道别具特色的乡村风景。

“粉丝主要以小麦淀粉、豌豆淀粉为原料,要经过净化淀粉、机器和面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整个生产过程。通过层层把关制作出来的粉丝,烹调时入水即软、久煮不碎,吃起来清嫩适口、爽滑耐嚼。”东鸿粉丝厂负责人侯威峰说,公司目前拥有一条自动化粉丝加工生产线,日生产量在2.5吨以上,产品远销北京、哈尔滨等地。

据了解,高辛镇杨老家村是2018年脱贫村,特色产业匮乏一直是该村发展的短板。为彻底改变杨老家村的落后面貌,高辛镇党委、镇政府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致力于打造“一村一品”,并充分利用乡贤资源优势,引导返乡创业青年侯威峰创办商丘市东鸿食品有限公司,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富民、集体增收”的新路径。

“东鸿食品2019年入驻就业帮扶车间,占地1800余平方米,年产值400多万元,每年上交村集体1万元租金,而且为村民提供了40多个长年务工岗位。”杨老家村党支部书记侯玉奎说,粉丝产业发展了,集体经济壮大了,群众也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

目前,像东鸿食品这样的粉丝厂在睢阳区有10多家,总年产成品粉丝3000多吨。“睢阳粉丝”凭借良好的口感和稳定的质量逐渐在市场站稳脚跟,知名度、美誉度日益提升。今年8月份,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发布2024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睢阳粉丝”榜上有名。联农带农紧密的各粉丝企业在实现健康发展的同时,有效推动了当地以工带农、农头工尾的产业转型升级,让广大农民分享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来的红利。

近年来,睢阳区立足农业大区实际,扎实推进乡村振兴“1+3”重点工作,将创建“产业兴旺星”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积极打造“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共规划出6个特色产业带、8个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并建成4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产业专业村30余个,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18万亩。通过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着力把“土特产”培育成大产业,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截至目前,睢阳区共有“国字号”品牌农产品36个,其中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16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5个。

来源:商丘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