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编辑整理:盛唐辉煌

书法家翁同龢曾写过一句话:“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古人讲究“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因此那时的衣服上,大多会佩戴玉质的“禁步”,也就是行走间要保持安静,不让玉饰发出一丝声音,意在为人处事要时刻维持“静”的状态。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个人身心宁静,思虑才能周全;思虑周全,才能有所收获。

智者往往更平和,强者通常少情绪。保持内心安静,学会驾驭情绪,才能将前方的路走得更稳,更踏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心过头是悲伤,得意忘形易遭殃

老子曾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生活中,每当我们达成目标、收获成就时,内心的喜悦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智者懂得控制这份喜悦,他们深知过度张扬可能带来的后果,因此选择以谦虚的态度去平衡成功带来的欢愉。

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说:“谦逊基于力量,高傲源于无能。”控制内心的喜悦,是一种自我约束的能力。

1864年,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攻破南京。城破之后,他兴奋难当,马上写奏疏向朝廷报喜。奏报中,他夸耀湘军的战力,炫耀自己的战功,言语之中尽是得意。

“慈禧太后”本就忌惮湘军势力,看到曾国荃字里行间的傲慢,对其更加厌恶,不仅没有肯定曾国荃的功绩,甚至连下两道折子斥责他:多加克制。

面对这严厉的警告,曾国荃并未察觉,而哥哥曾国藩却率先嗅到了其中的危险。于是,曾国藩建议曾国荃借病脱离职务,主动放弃争功,远离这场风波,以求保全性命。

古人说:人言快意难得时,世间乐事须生悲。

人在得志时,感到兴奋快乐是人之常情。但凡事皆应有度,喜悦如不加以节制,则很容易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

骄傲使人盲目,让人无法清晰地认识自身的不足,从而失去了进一步提升和成长的机会。

正如《小窗幽记》里所写:“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志时。”当面临幸运、春风得意之时,尤其需要平和心境,谦逊低调,谨慎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急则有失,怒中无智”

《孙子兵法·火攻篇》中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将帅打仗不能凭一时的愤怒而发动战争。形势有利于己,则立马行动;不利于己,则坚决停止。

楚汉争霸时,项羽与刘邦对峙于成皋,一连数月双方僵持不下。这时项羽为了阻击彭越,分兵北上。

临行前,项羽安排大司马曹咎留守,并再三嘱咐:“你要死守成皋城,切不可与汉军交战,我十五日必诛彭越,定梁地,再来救你。”

项羽走后,曹咎遵照项羽的命令坚守不出。刘邦也没有着急进攻,而在成皋城外筑起高台,每天派士兵站在高台上叫骂,羞辱楚军。

起初,曹咎还能忍受,但后来,汉军越骂越难听,曹咎被骂得火起,一怒之下率军出战。结果在渡到汜水一半时,汉军发动突然袭击,楚军大败,成皋失守,曹咎只得自刎谢罪。

有句谚语说:“急则有失,怒中无智。”情急之下,必然会有失误,怒火中烧,必然会丧失理智。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因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做了不该做的事,最后悔恨终生。

所以,在情绪过头的时候,也要保持好“静气”,让自己冷静下来。

学会克制住自己的愤怒,冷静下来再做打算,人生才能行稳致远,减少灾祸。

王阳明说:人极静,则万事可看通透。

人的心境如同一汪水潭,平静的时候,才能正确映照万物,看清表里,更看清局势。

喜悦而不忘形,愤怒而不失控,不冲动,不放纵,不做情绪的奴隶,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掌控自己的人生。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洞见(ID:DJ00123987)

作者:洞见yimo

画家:余穉

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谢谢!E-mail:917293188@qq.com,电话:0377-6275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