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现实里判断一个人到底有没有钱,其实不难,从这三种习惯入手,八九不离十。

你可能觉得,看一个人穿啥、用啥,平时吃得多好,能看出他兜里的钱厚不厚,但那可不见得。

那些外在的东西,花点心思谁都能装出来,穿得人模狗样的,其实兜里连顿像样的饭钱都没有。

可真正的穷与富,都是藏在那些习惯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没有钱只追求回报。

有些人啊,花钱只认准一个原则——必须看得见成效。

钱一花下去,就得立刻见到效果,像什么学知识、长见识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无”东西,对他们来说就是浪费。

说白了,这类人花钱最讲究“值不值”,没有足够确定性的结果,绝不会掏腰包。

你跟这种人谈什么自我提升、投资未来,简直是对牛弹琴。

他们觉得,没钱或要节省的人,最应该做的就是精打细算,什么上课学习、旅游开眼界,全是瞎花钱的事。

这些人眼里,钱必须花在“看得见的实惠”上,一分都不能浪费在那些看似“没用”的消费上。

他们的逻辑很简单——文化娱乐、开眼界这种花销都没必要,根本不值得花钱。

这种生活方式嘛,可能对他们来说是最划算的,但也就注定了他们眼界和体验的狭窄,毕竟没有投入,就不会有回报,这道理说破了也未必能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消费观暴露生活态度。

生活中,有些人消费习惯格外鲜明——只买最划算的。

买牛奶也得挑最便宜的,什么口感、品牌这些根本不重要,只要价格合适就行。

前不久,我买牛奶时碰见一个熟人,结果她立马开始“教育”我,说我买的这个不划算,价格比她的要高。

这话听得我都有些无奈,人家眼里,买东西的唯一标准就是划算,别的全是浮云。

可现实是,不是每个人买东西都只看价格。

有人追求品质,有人追求方便,各人的需求不同,但这种人眼里,所有消费都要“以划算为准则”。

看上去是精打细算,其实只是因为他们的消费观决定了一切——钱必须花得值。

很多人说,看一个人有没有钱,光看穿着未必准,得看消费习惯。这话真不假。

这种人对“划算”两个字的执着,体现在每一次消费里,哪怕你不说话,从他们买东西的选择中也能看出端倪。

说到底,他们的消费习惯,正是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节俭过度就是对生活的苛待。

有些人对钱的态度,简直就是舍不得拿刀切块肥肉——过日子不愿花钱改善,能省的就省,省到最后,连自己的人生也一并省没了。

我认识的一些熟人,简直可以用“节俭狂魔”来形容。

你说,这些人经济不宽裕吧,咱也理解,可有些人明明不缺钱,却活得跟穷得叮当响似的,一点享受都不给自己留。

他们的消费理念相当明确:能不花就不花,能用旧的就绝不买新的。

你要是给他们买个东西,他们甚至还会觉得你浪费,不领情不说,还批评你“乱花钱”。

这世道真是搞笑,好像花点钱就成了十恶不赦的罪过,日子过得跟苦行僧似的,仿佛为了省钱能活得更高尚似的。

其实,有些花费根本就是为了让日子舒坦点,比如换个新床单、买件新衣服、添个好点的小家电,这些明明能让生活质量大大提升的东西,他们都尽可能不买。

他们过得这么省,好像日子就是为了存钱而活的。

说到底,这些人对钱的态度已经不只是节俭,而是对生活的苛刻,对自己的惩罚。

人生嘛,总得有点乐趣,有点花费让自己觉得活得像个人样,而不是像个账本上的数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