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全媒体记者 唐伟 通讯员 郝明森)在秦巴山脉的深处,有一座名为镇巴的山区县,它依秦望蜀,傍楚而居。这里不仅是秦汉文化的沃土,也是荆楚文化的绿洲,更是巴蜀文化的摇篮。镇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它们是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人民智慧、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共同孕育的瑰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镇巴的地理环境,山峦起伏,交通闭塞,为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屏障。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使得古老的技艺、独特的歌舞、传统的民俗得以原汁原味地保存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镇巴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其非遗丰富多彩的深厚根基。镇巴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漫长的岁月里,这里的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智慧。镇巴非遗丰富多彩的根基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

其一,两条古道赋予了镇巴非遗文化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三国时期的小巴间道与唐朝的荔枝道,如同两条蜿蜒的历史脉络,为镇巴非遗文化的形成与传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三国时期的小巴间道,见证了无数英雄豪杰的金戈铁马,也承载着南来北往的文化交流。在此道路上,不同地区的风俗、技艺相互碰撞融合。镇巴地区的民间歌舞、戏曲等艺术形式,或许正是在这种交流中吸纳了多元元素,渐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古道上的商贩、军旅带来的故事和传说,也成为镇巴民间文学创作的素材源泉,为口头传承的非遗文化增添了丰富内容。

唐朝的荔枝道,因运送荔枝的浪漫传说而闻名于世。此道路的开通,不仅让新鲜的荔枝能够快马加鞭抵达长安,更让镇巴与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随着人员的流动,长安的宫廷文化、艺术审美也逐渐渗透到镇巴。镇巴的传统手工艺,如鞋花剪纸、刺绣等,在图案设计和技法上可能受到了唐代华丽风格的影响,从而变得更加精美细腻。而镇巴的饮食文化,也有可能因荔枝道的存在,吸收了其他地区的特色,丰富了口味和品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古老的道路,不仅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更培养了镇巴人民坚韧、开放的精神特质。在漫长的岁月中,镇巴人民沿着古道迁徙、劳作,他们将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融入到了非遗文化里。

其二,川楚移民的到来,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文化犹如璀璨明珠,镶嵌于镇巴的文化版图上,闪耀独特光芒。

川楚移民的涌入,为镇巴带来了多元文化元素与独特技艺。其中,镇巴民歌当属典型代表。镇巴民歌旋律优美,歌词质朴,既有川渝地区的明快热烈,又有荆楚之地的婉转悠扬。它反映了移民们的生活百态、劳动场景和情感世界。田间地头,人们借歌声抒发对土地的热爱;茶余饭后,歌声传递着邻里间的温情。那一声声高亢的吆喝,一句句深情的吟唱,仿佛在诉说移民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欢乐,成为镇巴人民心灵的寄托与情感的纽带。

镇巴的渔鼓,同样承载着川楚移民的文化记忆。渔鼓以其独特的说唱形式,融合了川楚两地戏曲元素。表演者手持渔鼓,边敲边唱,讲述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生活琐事。清脆的鼓声伴着悠扬的唱腔,令人陶醉。渔鼓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移民传承历史、教育后人的重要手段,它见证了镇巴的发展变迁,也传递着移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镇巴的端公戏也是川楚移民带来的珍贵文化遗产。端公戏凭借神秘的面具、独特的舞蹈动作和古老的唱词,展现出浓厚的宗教色彩与民俗风情。在重大节日和庆典时,端公戏的表演总能吸引众多观众。人们借端公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这种古老仪式寄托了移民对未来美好期许,也成为镇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是镇巴东、中、西三大片区至今留存着荆楚、秦汉、巴蜀文化遗风,彰显出别具一格的特色。荆楚文化源远流长,以浪漫、神秘、瑰丽的特质闻名。镇巴东片五镇的非遗呈现此特点。当荆楚文化与当地地域文化相互交融,在非遗领域碰撞出绚烂火花,展现全新风貌。首先在民俗活动方面,东区的婚俗、丧俗以及庙会等,整个流程至今维持传统模式,比中区、西区的要繁琐得多。端午节习俗,无疑是颗耀眼明星。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包粽子、挂菖蒲、饮雄黄酒,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那散发清香的粽子,包裹着的不单是糯米和馅料,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花鼓戏,作为碾子镇的民间艺术瑰宝,以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深受民众喜爱。那婉转悠扬的唱腔,如泣如诉,仿佛在诉说着镇巴人民的情感与故事。花鼓戏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传承历史、弘扬美德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传统文化记忆和精神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民间舞蹈方面,如平安龙、兴隆狮、观音蹿花、巴庙小河口社火融合后的舞蹈,既保留了荆楚舞蹈的优美身姿和灵动韵律,又融入了镇巴舞蹈的刚健有力、豪放洒脱的特点。

在民间手工艺方面,荆楚的漆器工艺与镇巴的竹编技艺相互借鉴。漆器上出现了镇巴竹编独特的纹理和图案,而竹编制品则采用了荆楚漆器的色彩和装饰风格,让传统的手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此外,东片的剪纸艺术与荆楚的刺绣艺术相结合,创作出既有剪纸简洁明快的特点,又有刺绣的细腻精致的作品,为民间艺术增添了新亮点。

在音乐领域,荆楚的编钟音乐与东片楮河流域的民歌相互融合。编钟那雄浑深沉的声音与镇巴民歌悠扬婉转的旋律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尤其是锣鼓伴奏下的孝歌更为突出。这种融合不但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也为听众带来了全新的听觉享受。

镇巴文化犹如山间清泉,流淌着独特的地域风情。镇巴中片七镇历来受秦汉文化熏染且相互交融,孕育出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出令人陶醉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秦汉时期,大一统的格局铸就了雄浑大气的文化风貌。其严谨的制度、壮丽的建筑、丰富的文学艺术,无不彰显那个时代的辉煌。而镇巴,地处秦巴山区,山清水秀,民俗淳朴。这里的文化在岁月的洗礼中,保留了原始的纯真和独特韵味。当秦汉文化的磅礴与镇巴文化的灵秀相遇,非遗的种子便开始生根发芽。

镇巴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中片传唱的民歌融合了秦汉时期的音律韵律和镇巴人民的生活情感。其歌词朴实真挚,旋律优美动听,既有秦汉乐府诗的古朴韵味,又有镇巴山水间的清新自然。在歌声中,我们仿佛能听到秦汉的金戈铁马,也能感受到镇巴人民田间劳作的欢乐与忧愁。

镇巴的端公戏,更是秦汉文化与镇巴文化融合的生动体现。端公戏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秦汉时期的神秘宗教色彩在其中得以延续。而镇巴的端公戏艺人通过独特的面具、舞蹈和唱腔,将镇巴地区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融入其中,使其成为一种富有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端公戏的表演,不仅是对神灵的敬畏,更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展现了镇巴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中区的刺绣、剪纸、木雕、石刻等民间工艺,在秦汉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风格。秦汉时期的图案纹样、构图方式,与镇巴人民的审美情趣相结合,创造出了精美绝伦的作品。尤其是刺绣和剪纸作品,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寓意吉祥,体现了秦汉文化的庄重典雅和镇巴文化的活泼灵动。

在镇巴的文化版图中,巴蜀文化与镇巴西区八镇文化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它们相互交融,孕育出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巴蜀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民俗风情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而闻名。从神秘的三星堆文明到精美的蜀绣,从激昂的川剧变脸到麻辣鲜香的川菜,无不展现出巴蜀大地的魅力与活力。以民间舞蹈为例,巴蜀地区的传统舞蹈动作豪放有力,而镇巴的舞蹈则更具细腻柔美的特点。两者融合后,舞蹈编排既呈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又不失婉约灵动的韵味,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传统手工艺方面,巴蜀的竹编工艺与镇巴的藤编技艺相互借鉴。竹编的精巧与藤编、棕编的柔韧相结合,创作出既实用又具艺术价值的作品,如精美的篮子、独特的家具、棕箱等,让古老的编织技艺在融合中焕发生机。

戏曲领域亦是如此。川剧的高亢唱腔与镇巴地方戏曲的婉转曲调相互交融,演员们在舞台上展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表演风格,使戏曲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吸引了更多观众。

此外,镇巴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对非遗的形成亦产生了重要影响。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各类民俗活动,都有着特定的仪式和表演形式。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搭建了平台。宗教信仰中的神话传说、祭祀礼仪等元素也融入非遗之中,使其具备了神秘而深厚的文化内涵。

镇巴的非遗不仅是镇巴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珍视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彩。

编辑: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