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大杭州,有一条5000岁的港,历经沧海桑田,静静流淌……

他就是余杭良渚港。

知道5000年的良渚文化,你不一定知道这条5000岁港。历史上,良渚先民曾通过拦水筑坝、开凿河道,建造起规模惊人的外围水利系统和完备的水路交通体系,保护粮食生产和古城的安全。良渚港就在这片洪水常肆虐之地守护着良渚王国,见证了良渚文明的兴起、繁荣与变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经5000年,良渚港畔如今已是一番崭新的景象。作为一条流经良渚文化大走廊的有形文化传承纽带,良渚港串联起了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杭州国家版本馆、良渚博物院、良渚老街等文化地标,还肩负着更远大的使命:打造一个“文博荟萃、城水无界”的5000年历史展示窗口。

今年7月初,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工作指挥部联合都市快报·橙柿互动,各界开展“探寻千年记忆——良渚港老照片征集”活动,邀请市民朋友,特别是良渚文化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历史研究者、良渚港沿线居民等,来晒一晒,说一说,拍一拍,赛一赛“5000岁的良渚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老照片征集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们收到了许多投稿,也听了不少照片背后的故事。我们将征集到的部分老照片进行了线上分享,并邀请橙友们在橙友圈说一说观后感,不少橙友分享了自己记忆中的良渚港。

橙友@闪亮的大王:

“对于良渚港是头一次听说,仔细看了前面征集照片的活动还有此次展示‘5000岁的港’的图片,有感动有期待,感动这些文物保护员、摄影师、老教师们对家乡对文化的记载和维护,让我们看到了一扇扇时间之窗被打开,见证了它的沧桑巨变、港口与城市共同成长的动人故事。”

橙友@冷嫣公主:

“几年前去过一次打网村,那时候对折桂桥印象很深,由于村里道路非常小,村民们每每经过,都要停下脚步推着自行车过桥,但是站在桥中央,清澈的良渚港风景尽收眼底,那感觉真的很美,让人感慨万千。如今打网村拆迁了,良渚老街也在改造,很高兴折桂桥仍然保存完好,等改造完再去游览一下,寻一寻当年的那种韵味。”

橙友@drtangram:

良渚港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不说舟辑之利,就说良渚街上的原住民,在此河里洗涤,汲水饮用,一刻也脱不开,尤其是马家桥南打网村的百姓,靠在此港里捕鱼捉虾为生。

良渚港平常风平浪静,静静的由西向东流淌,但在每年的梅雨季节,它也常常咆哮,裹挟着大量的泥沙的黄梅水,汹涌而来,也有涌上良渚老街低洼处的时候,但很少。那时梅雨季节,打网村的渔民在马家桥下捕鱼的场景非常壮观,在下笔拙无法详述。

良渚港竟然5000岁了!5000岁是什么概念,不知道。我知道清朝时曾国藩巢灭太平天国,就是经折桂桥到安溪,上柏的,此是后话。

良渚港要新生了,为她高兴!鱼虾会回来吗?期待。

大杭州这条“5000岁的港”,谁拍的老照片最有味道?

前不久,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工作指挥部组织了良渚港老照片专家评审。评委们从历史感、构图与美感、情感表达、创意与独特性等角度出发,评选出了一等奖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和鼓励奖6名。

“良渚港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这些老照片有古桥、有老街、有人文等等,将良渚港的故事用照片的形式叙事,还是很有味道的。”余杭区诗词协会名誉主席赵焕明说。

专家们“偏爱”哪张老照片?

“我觉得组图里面,能够通过照片讲完一个故事的特别难得,再加上有一定的摄影技巧,就很完美了。”赵焕明说。

“老照片,首先是一个老字,能够反应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景,体现那个时代的历史。”余杭区史志协会副理事长、余杭区沈括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杰说,“有些并非是专业的照片,但记录了当时的事件,比如五水共治这些,这也是老照片的意义。”

“我会比较关注细节,像有些照片主角不是良渚港,却从侧面反映了良渚港水质的变化,这样的老照片也非常有意义。”中国小说学会会员,《窑山》杂志执行主编楼柯敏。

良渚港老照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如下:

一等奖:

《良渚港千年折桂桥》沈哲平

二等奖:

《小桥流水人家》钱银荣

《良渚港的记忆》王洪坤

三等奖:

《良渚龙舟》裘洪春

《与水一起五千年的生活》韩星孩

《人水和谐 五水共治》吴阿祥

鼓励奖:

《折桂桥》朱关城

《横贯东西的良渚港》伍宗保

《五水共治是良方,拔杆见影显成效》金良瓶

《良渚老街》叶天法

《良渚港上的璀璨明珠》徐晖

《良渚港家门口的风景》董爱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