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讣告: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华松教授因突发心脏骤停,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于10月2日晚离世,终年59岁。

据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透露,在今年国庆假期前一周,曾华松教授先赴古田参加培训,随后往杭州出席2024年钱江儿童风湿免疫过敏性疾病学术会议,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9月30日返回家中后因病倒下,10月2日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令人感概的是,广州市妇儿中心的门诊排班显示,10月9日、16日、23日和30日,曾华松主任原本都将出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侵删

据介绍,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1996年在武汉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入职原广州市儿童医院,2001-2003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后创立儿童过敏免疫风湿科,在他的带领下,广州妇儿中心的风湿免疫专科得到了飞速发展,在2023年ASTEM变态反应专业排名32、风湿免疫专业排名74。

曾华松教授是广州妇儿中心风湿免疫科的创始人和学科带头人,也是我国儿童过敏风湿免疫领域的著名专家,从事儿童过敏免疫风湿性疾病临床和研究近三十年,为儿童过敏免疫风湿性疾病专业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曾华松教授先后荣获“全国抗击非典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抗击非典一等功”“广州市抗击非典英模”“岭南名医”等荣誉称号和广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会学术成就奖。

曾华松教授还分别担任国际儿童风湿病临床研究组织(PRINTO)中国委员,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学术委员会(APMBI)副主任委员兼风湿免疫分会副主委、儿童过敏免疫风湿病分会主委,广东省卫健委免疫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与风湿免疫质控中心副主任等,为我国儿童风湿病的诊疗作出贡献。

每一场猝死

都是蓄谋已久

心脏骤停,通俗来讲就是猝死。

猝死,表面看来像是种突发的症状,但其实所有的猝死前期,并不毫无征兆,实际上,大多数的猝死,都是蓄谋已久。

猝死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大部分都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临床上,很多猝死的人,都会经历一个高压、长时间的精神紧绷、高强度工作事件。

国庆、春节假期时间天气变冷,再加上医生工作性质忙累,心血管事件容易发生,猝死风险也随之升高。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雅君曾在《测测你的疲劳值》一文中指出,从疲劳到猝死仅六步:轻度疲劳,身体发沉,精疲力竭,身体有恙,疾病缠身,突发猝死。

可见,每一场猝死,都是蓄谋已久。

猝死风险

年轻人在升高

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越来越多关于猝死的相关事件,事实上,猝死的发生概率目前正呈现升高态势。2019 年,我国因各种疾病死亡约 1,065 万人,其中因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死亡约 458 万人,占到总死亡人数的 43%,是中国人的第一大健康杀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IHME-GBD;图片来源:丁香医生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19 》公布的数据,预估我国每年会发生 54.4 万例心脏性猝死(SCD),大约每一分钟,就有一个人猝死倒下。

而这一现状,仍在继续恶化。

30 年来,我国整体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从 1990 年 205/10万 增长到 2019 年 322/10万,每 10 万人死亡率是 30 年前的 1.6 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IHME-GBD;图片来源:丁香医生

在引起猝死的众多原因中,最常见的是两类:心脏性猝死、脑源性猝死。

近二十年来,年轻人的死亡占比出现较明显的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IHME-GBD;图片来源:丁香医生

这样的变化,与我们各种主动或被动的不健康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藏在身边的猝死风险

到底什么因素使我们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猝死又更偏爱哪些人呢?

➊ 不良生活习惯,是猝死的危险诱因

  • 吸烟
  • 饮酒
  • 肥胖
  • 不健康饮食
  • 久坐不动

烟草烟雾中含有大量的对肺、血管以及心脏有害的物质。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烟草大国。数据显示,我国 15 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 26.6%,其中 15~24 岁的年轻人吸烟率在逐年上升。而非吸烟者也会遭受二手烟困扰,暴露率高达 68.1%。

此外,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腹型肥胖:男性腰围≥ 90 cm,女性腰围 ≥ 85 cm,2012~2015 年中国成年居民检出率为 29.1%)[3]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50% 的中国成年人存在超重和肥胖问题,甚至 6~17 岁的儿童青少年中也接近 20% 体重超标。

久坐不动、油腻的外卖、重口味的零食……这些糟糕的生活习惯,都是造成猝死的隐性风险。

➋ 代谢相关疾病,是猝死的基础

  • 血压增高(高血压)
  • 高血糖(糖尿病)
  • 高血脂(高脂血症)

很多常见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血糖等,都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而这些老年病,不仅越来越多,也在越来越年轻。

以高血压为例,2004 年的数据显示,国人的发病年龄比 50 年代提早了 10 年,35 岁至 44 岁人群的患病增长率男性为 74%,女性为 62%。[12]

➌ 过度疲劳,让猝死更近一步

长期的睡眠不足,不仅会增加因心血管疾病而导致的猝死,还会提升因认知功能降低而发生事故的风险。

调查显示,我国约八成的白领处于过度疲劳状态。慢性疲劳应激,既是中青年人早发冠心病的病因,也是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重要诱因,在心脏性猝死的案例中占 65%~80%。

为什么看起来挺健康的年轻人

会突然猝死?

因为只是看起来健康。

很多猝死的中青年,实际上已经患有冠心病,但平时没有症状,也没有做针对性检查。然后加上过度劳累、应激刺激等,最终导致心脏性猝死的悲剧。

那些因为加班而晚睡的日子,因为焦虑而吞下的烟酒,因为忙工作而忽视的心慌,因为不想动而没有锻炼的瞬间……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将疲惫的我们一点点推向猝死的深渊。

如果你曾担心过自己的健康,如果你已经意识到了问题,不妨给自己设立一些小目标:

  • 今天早睡十分钟;
  • 明天多吃一点蔬菜;
  • 挑战一月不喝甜饮料;
  • 工作半小时站起来动一动;
  • 一年去做一次全面体检;

猝死的悲剧,不应该一次又一次重现。这些小小的健康目标,就是自我拯救的第一步。

文章综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老叶说医、丁香园等互联网公开信息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