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月初,是毛豆成熟的时间,也是烘制青豆的最佳时间。

在杭州的仁和、瓶窑、塘栖一带,不少村民忙着烘青豆。想要得到好吃的烘青豆,要花上七八个小时的工夫。烘出来的青豆颜色很正,抓一把吃下去香气四溢,而村民往往会拿它来做烘青豆茶,也就是“吃咸茶”。

茶为何可以吃?为何又是咸的?这其中的乐趣和故事,多着嘞……

“茶为国饮,杭为茶都”。

在我们杭州啊,龙井茶是最出名的,国内外知名度颇高。其他还有径山茶、雪水云绿、千岛银针等等,如果要细数一下我们杭州的名茶,嘿嘿,十个手指头一下子可能还扳不过来。

蛮发靥的,我们杭州人把“喝茶”叫作“吃茶”。噶么这“吃茶”是真的把茶叶也吃落去吗?不是的,这“吃茶”其实还是“喝茶”,这不过是叫法不同。

不过,在我们杭州呀,还真的有一种茶是“吃”的,吃好后茶盅里清清爽爽,这种茶叫“咸茶”,我们叫它“吃咸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良渚发布

“吃咸茶”的区域和内容

这个“吃咸茶”的习俗,杭州市区是没有的,它流行于今余杭区的仁和、良渚、瓶窑及临平区的塘栖一带。

需要指出的是,在仁和和良渚两地,这一习俗差不多是全境流行,而瓶窑和塘栖,则是在部分区域流行。这一习俗流行最盛的地方当然是仁和街道了,这一带应该是“吃咸茶”的核心地区,这一习俗是从这里向周边扩散的,甚至与这一带相接壤的德清地区,也有着这个“吃咸茶”的习俗。

那么,什么叫“咸茶”?它的味道真是咸的吗?我告诉你,这“咸茶”又叫“烘豆茶”或“烘青豆茶”,它的味道既有茶香,又有一股咸滋滋的鲜味,味道赞得来……

这“咸茶”为什么叫“烘豆茶”?喏,这茶里的主体是“烘青豆”。“烘青豆”的原料是毛豆,将毛豆煮熟后烘干即成,由于它成品是滴绿光青,又是烘干而成,故人们称它“烘青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文旅临平

乡间泡“咸茶”,有三样东西必不可少。

一是茶叶,而且必须是绿茶,过去用炒青,人们称“细芽茶”,如果没有这茶叶,那就称不上“咸茶”而是什么“咸汤”了呀。

二是“烘青豆”,这“烘青豆”和茶叶一样,也是必不可少的,少了它这“咸茶”就称不上是“烘豆茶”了。

除此之外,还要第三样东西,那就是需要放一些用盐腌渍过的枨子皮,这个“枨子”长得和“桔子”一样,只是“桔子”吃肉它吃皮,它的肉酸得要死,是没法吃的,它的皮清香味甘,剥开后用刀切成细长条,放盐里腌,腌过后更是回味隽永,“咸茶”的“咸”就是通过它来的……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配料,配料中首屈一指的当数“谷芝麻”,“谷芝麻”又称“野芝麻”,其实就是中药“紫苏”的籽。

现在“野芝麻”不太有了,不少人用白芝麻替代,可我总觉得这是无法替代的。“谷芝麻”的香和白芝麻的香完全是不一样的,再一个“谷芝麻”是圆的,白芝麻是扁的,“谷芝麻”吃茶时会嵌在牙齿缝里,一旦从牙缝里掉出来,一口咬开,哪怕时间过去了半个小时,还是会满嘴生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临平区茶文化研究会

对了,这个“谷芝麻”是炒熟后与“枨子皮”腌在一起的,使它一粒粒地全都附在了“枨子皮”上。除了谷芝麻外,其他的配料主要是晒干的胡萝卜丁和用盐渍过的豆腐干丁。但现在不知何故,豆腐干丁不太有人放了,而是放笋干丁、白芝麻、花生仁、瓜子仁……

一杯刚冲泡的咸茶,茶香洋溢,色彩艳丽。你看,碧绿光青的烘豆在水中起舞,还有红的胡萝卜、黑的谷芝麻、白的白芝麻、黄的笋干丁……光是看一眼,就想吃了呀。

我是在良渚长大的,五六岁时就跟在奶奶的屁股后头去“吃咸茶”,我就是冲着茶碗里的“烘青豆”和“豆腐干”去的,那个时候。那只“咸茶”盅子里就是这么点东西。至于现在还有人放笋干丁、花生仁、瓜子仁什么的,那都是生活条件好了才有的……

“吃咸茶”的讲究与习俗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一带农村里大部分人家吃的茶叶都很差,但吃咸茶所需的茶叶例外,新茶上市时,家家都会买一点上好的“炒青”(细芽茶),用草纸包着放在石灰甏里,留待“吃咸茶”用。

“吃咸茶”,既不用杯,又不用碗,而是用茶盅。用茶盅有什么好处呢,那就是方便吃里面的配料。

按照“咸茶”流行区域的习俗,这“咸茶”吃到最后要把茶盅里的东西都吃掉,用茶盅的话,像我们这种老吃咸茶的人,只要将茶盅拿起来放在嘴边轻轻一敲,里面的豆呀料呀都往嘴巴里跳了,不需要用只手指头去捞,多少难看啦……

“吃咸茶”在过去一般都是女人的专利,男人一般都吃“淡茶”,即红茶或绿茶。但上世纪六十年代起,男人也吃咸茶了,每逢家中来了客人,哪怕是男客人,一般也都先吃一杯咸茶,然后再换绿茶或红茶。直到现在,家有男客上门,主人会问“吃‘咸茶’还是‘淡茶’?”

吃咸茶还有很多讲究,如水要现烧、茶叶要嫩、烘豆要青、佐料要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一带农村中热水瓶还十分少见,来客泡茶水都要现烧起来的,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堂前挂起一把大茶壶,先烧一点点水,水开后立即泡茶,然后再在壶中注上水,一边烧,一边吃,吃到最后要求连茶叶带佐料一起吃光,你如果不吃完,主人会不停地给你加水。旧时认为,不吃完便是看不起主人,起码是对主人的不礼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杭州市茶文化研究会

围绕着“吃咸茶”,还产生了不少习俗,其中最出名的要算“打茶会”了。

“打茶会”一般均是同一个村坊的乡邻相互串门喝茶,事先都有预约,今天张家,明天李家,后天王家……

“打茶会”参与者均为女性,时间也均在农闲时节的下午一点多到三点多,在这之前,这些家庭主妇要收拾中餐吃过的碗筷,在这之后她们又要去准备晚餐。只有这两个小时她们是空闲的。“打茶会”时,一般参与者全都带上自己的手工活,有的打毛线,有的切鞋底,一边干活一边吃茶,一边还张家长李家短说些村内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临平区茶文化研究会

我的“吃咸茶”就是伴随着“打茶会”开始的,那时候奶奶去“打茶会”,我肯定跟了去,一开始是管自己玩,等她们准备把茶吃完回家去时就轮到我上桌了,我爬到凳子上,用奶奶头上的钗子去叉烘豆和豆腐干丁,一叉一个准呀……

除了“打茶会”外,旧时还有种“吃新娘子茶”的习俗。老底子大姑娘出嫁都是在冬天,所以在出嫁那年的秋天,必须自己动手烘上很多烘豆,并做好泡咸茶所需的咸料一起带到夫家。新娘子结婚后,要选个日子将夫家的女亲戚全都叫来一起吃一次茶,吃茶时新娘子必须亲自动手,用从娘家带来的烘豆和咸料泡茶给大家吃,此俗叫作“吃新娘子茶”。

与这“吃新娘子茶”相对应的还有个习俗,叫“待新娘子茶”。那就是吃过“新娘子茶”的那些女亲戚,事后都要招待新娘子来自己家里吃茶,称作 “待新娘子茶”。

“吃咸茶”的由来及发展

这“吃咸茶”的习俗是怎么流传起来的?

我由于爱好民间文学,几十年来一直在搜集整理本地的一些民间习俗,加上又是吃着“咸茶”长大,所以我一直在关注这个事情。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采访原德清顺丰丝厂的退休工人莫英凤时,听她说了个故事,说是这“吃咸茶”的习俗还与蚕桑生产中的“剥茧衣”的习俗有关哩……

老底子呀,我们这一带是蚕乡,蚕熟茧成后乡民们要把茧子缫成丝,但茧子外面有层絮衣,俗称“茧衣”,又称“毛茧”,缫丝前要将茧衣剥掉,将“毛茧”变成“光茧”才能缫丝。过去这“剥茧衣”,由于独自一人在家里干,实在是枯燥乏味,于是乡民们采取了一个“换工做”的办法,今天大家集中在一起到你家里帮你剥,明天大家又一起到我家里帮我剥……

这一天,有位主妇看到前来她家帮忙剥茧衣的姐妹们,因时间一长,夜深了,大家都要打瞌睡了,怎么办?有的人家是用讲笑话的办法来帮助大家提神的,可她这个人又不会讲,怎么办?

想了半天,她突然来了灵感,特意给每个人都泡了一杯茶,还在茶盅里随手撒了一把烘青豆,又撒上了几颗盐,使之味道咸滋滋、鲜咪咪。那些姐妹们端起这别具一格从来没有见过的茶,只见那翠青碧绿的烘青豆漂浮在茶中,煞是好看,一下子吊起了大家的食欲,于是,大家争相饮用,瞌虫也没有了……

就这样,事后大家便纷纷仿效,并且各显神通,在茶中添入些其他东西。慢慢地,这烘豆茶中添加的佐料越来越多,一些考究的人家在烘豆茶中要放上七八十来样东西,使烘豆茶色香味齐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杭州交通918

时间一长,吃烘豆茶的习俗就流传开了,成了水乡人招待贵客的一种风味茶了……

我采集到这个故事后十分兴奋,我觉得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别的不说,单说现在还在流行的“打茶会”这一习俗,其实就是从某种方面印证了“烘豆茶起源于剥茧衣”这一说法呀。因为“打茶会”的核心内容,除了不剥茧衣外,其余完全是剥茧衣的翻版。

如今,“吃咸茶”这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习俗还在流传,而且还成了杭州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余杭区呀,这“吃咸茶”的习俗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外地朋友来还能买到精心制作的小包装咸茶,便于体验这独特的“咸茶”风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良渚发布

当然,你想吃到地道的“咸茶”,那你还得来余杭、来仁和,最好是到农家屋里,运气好还能赶上“打茶会”呢。

烘青豆茶又叫“咸茶”

它凭借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特殊的制作技巧和食用习俗

被列入杭州市第二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吃咸茶也成了

运河畔一道独特的民俗风景

你吃过咸茶吗?

最喜欢在咸茶里添加什么小料?

你还知道哪些独特的饮茶方式?

欢迎评论区聊聊~

来源 :杭州发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房怡晓

一审:缪军;二审:夏琳;三审: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