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面临着工作与生活的压力,内耗现象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种困境,许多人开始寻求新的减压方式和心灵寄托。

近年来,寺庙逐渐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新选择。对于他们而言,这不仅是一个远离喧嚣、自我治愈的空间,也是一个富有文化体验感、互动感的港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寺庙义工的报名者络绎不绝,名额愈加紧俏,他们在寺庙里独有的平和氛围中找到了劳动的价值和内心的成就感。与此同时,从寺庙禅修文化体验到一碗素斋面、一盒素斋黑巧,再到住在寺庙里的“网红小动物”,都能成为一些年轻人的“心灵避风港”。

是什么让年轻人对寺庙文化情有独钟?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对生活的追求有所改变?寺庙又如何成为缓解内耗的新“出口”?

近日,记者走进上海的寺庙,探寻年轻人对寺庙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当寺庙义工名额一位难求,年轻人缓解内耗又有新出口?

当老外第一次去寺庙,俄罗斯小姐姐感谢中国

静安寺位于上海市中心,周围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熙熙攘攘的人流。静安寺也是上海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有着超1770年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静安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义工行列。

寺庙义工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帮助维护寺庙的正常运作,工作内容包括清扫环境、参与礼仪活动、提供导览服务、照顾寺内小动物等。市民小鱼是一名“90后”,已经在静安寺做了四年义工。

“虽然是一项公益性质的工作,但想要成为寺庙的义工并不容易。”小鱼表示,寺庙义工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考核,每周开放的义工名额需要靠设置闹钟、准时进行抢报,名额基本上“秒没”。

她发现,近些年来,寺庙的义工队伍明显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参与其中,“义工工作不仅需要体力,也需要一种对文化传承的认同和对公益的热情,年轻人的加入为这份工作带来了更多的热情和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义工的成就感,小鱼深有体会,“能够在庙里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他人,每一天都感觉过得有价值。我想这也是这么多人愿意报名义工的原因。”

年轻人通过参与义工活动,年轻人不仅传承了文化与公益事业,还在寺庙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与共鸣。

除了义工工作,寺庙的文化体验也吸引了许多年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玉佛禅寺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是一座仿宋殿宇建筑,采用庭院回廊设计。“我之前来过三次玉佛寺,每次走进寺庙就仿佛卸下了生活的负担,这里的宁静与庄严总能让我心静下来。”小鱼说。

她提到,玉佛寺内有一个特别的区域——大橘禅院,位于药师殿附近的松树后。禅院以猫咪“大橘”命名,是专为流浪猫设立的独栋别墅,自带楼梯、爬架、玩具,还有空调。别墅区围了一群年轻人,他们通过网络发现此处便慕名而来,其中还有不少外籍人士,通过找猫、看猫达到另一种治愈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为小动物们提供了一个温暖的避风港,这种关怀之心打动了许多人。”不过,小鱼提醒,“寺院不养宠物,对于自己跑到寺院的流浪动物,不会刻意驱赶,但寺院不建议也不提倡大家将自家宠物和流浪猫狗送到寺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释大橘”本喵

玉佛寺的文创产品和素斋食品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新的文化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创店内,各式各样的工艺品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而元宝面包和素斋黑巧克力等引起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兴趣,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打卡”热点。

在农历九月初一这一天中午,龙华寺素斋堂外早已排起了长龙,队伍蜿蜒数百米,他们不惜等待上小时,只为品尝一碗温暖的素面。

“在这样的环境中享用一碗素面,能够感受到一种平和与满足感。”小鱼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华寺是上海地区今存历史最悠久,建筑形制最完备的佛教丛林,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寺内的龙华塔是上海市中心唯一一座千年古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动物们在寺庙的角角落落自由活动,有的在树上慵懒地休息,有的在走廊里嬉戏,为这座寺庙增添了别样的温暖。

这些小动物还是活跃在网络上拥有各自粉丝的“网红”,一批年轻人特来“撸猫逗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海读大学的广东小伙自带猫条,饶有兴致地喂着走廊上的猫咪,“尽管我不信仰佛教,但我对寺庙的文化很感兴趣,今天特意过来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寺庙作为千年文化的载体,以其包容性吸引了不同背景的人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快节奏的城市中,寺庙的氛围与年轻人的生活节奏交织,碰撞出了新的文化体验,他们有了一个缓解内耗、调整心态的新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