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来大兴安岭时,陈兆凯还是个16岁的学生,他跟随父亲来到大兴安岭,从此扎下了根。如今再回首时,他已经是承欢膝下的73岁的老人,在呼中这片沃土,他奉献了自己最好的时光,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撒在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回忆起过往,陈兆凯感慨万千。

回忆1970年6月份来到呼中的场景,陈兆凯清楚地记得自己从部队转业回家,听说大兴安岭招工的消息,就带着户口本到生产队办边防证,他们坐着货车进入林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莽莽林海,当时的呼中还在修建铁路,听前期进驻设计筑路的前辈介绍,呼中的山路非常陡峭,前期进驻开发的人介绍“28拐”“光头山”山路崎岖陡峭难行,对于当时才刚满19岁满腔热情的陈兆凯并没有畏惧,而是在心中萌生一种强烈的愿望,他要用自己的双手在这片无人居住的森林里开辟出一条平坦的路。

陈兆凯还记得,来到呼中的时候是4月底,路面刚刚解冻,那时修路没有GPS,设计图纸的设计师对路线不熟悉不敢轻易进山,只能等着游猎来呼中的鄂伦春人带着马队领路,再一点一点地做打标记,画图纸。那时也没有机械,只靠修路工人们一镐、一锹地刨,一筐一扁担地运碎料。最艰苦的是到了每年的10月落雪的时候,因为天冷,土越来越难刨,为了赶工期顶着雨雪天在工地附近就地取材取暖,最冷的时候手背一用力抓握就是八九条带着血水的裂口。

陈兆凯被分到呼中筑路处二处,随着筑路工程的推进离住的地方越来越远,他们都在工段附近搭起临时的帐篷,也就是靠山的地窨子,里面用木杆钉了双面铺,中间设一个大油桶改成的铁炉子,烧起炉子来满棚子烤得热气腾腾,被火炉烤的地方烤得暖呼呼,靠着帐篷边的地方冰凉。

据陈兆凯向记者介绍,起初刚开发时候的呼中街道都是泥土路,坑洼不平,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水泥路”,他们修的呼中百货大楼前的路是全大兴安岭第一条水泥路,整个大兴安岭县区的负责人都到呼中来开现场会,那时他作为呼中筑路工人的一员,感觉非常自豪。

陈兆凯告诉记者,现在的呼中变化太大了,柏油公路出行很方便,全面停止了采伐,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全区各地都在发展绿色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如今的呼中,春天有冰河红柳、杜鹃花海,夏天是天然的森林大氧吧,秋天有迷人的五花山,还有养育一方百姓的山野林下资源,冬天利用冰雪资源吸引游客,现在还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搞起了“松香猪”和冷水鱼培植,带动林下经济发展,看着现在呼中的发展,他的心里别提有多舒坦了。

监 制:孙剑波

审 核:李振凯

责任编辑:白 玉

编 辑:张 钊

图 文:白 玉

您看此文用· 秒,转发只需1秒呦~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我们的邮箱是:hzxcwx@163.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