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既可能因相似性,又可能因互补性爱上一个人。
因相似性爱上一个人往往源于伴侣间的身份认同类似,就是老百姓所说的三观和性格相似。
双方在意识中都在对方身上发现了令自己满意和认同的部分,从而有一种心有灵犀的熟悉感和爱你就等于爱自己的亲近感。
这里似乎是一种对自恋的现实性确认和满足。
因互补性爱上一个人往往源于伴侣代替我们表达了我们潜抑和失落的人格,仿佛对方代替我们活出我们失落的部分,从而使自己变得完整。
这里似乎是一种对自恋损伤的补偿。
从经验上来说,因相似性走到一起的伴侣可能共同的身份认同更稳固,未来的发展几乎可以预见,亲密关系的性格冲突相对小,风险是关系将变得扁平化,考验着两人创造新体验的能力和人格的弹性,否则便因平淡而分离。
因互补性走到一起的伴侣起初可能具有强烈的迷醉体验,风险是当初吸引双方的差异造成激烈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走向关系解体。
不论是因相似性或者互补性走到一起,都是在解决你自己的命题,是否幸福取决于你是否具有自给自足和哀悼丧失的能力。
如果你对现实自我充分确信和认同,那么,你的伴侣将是陪伴游览人生风景的孪生儿。
如果你能为理想自我失落和不完满充分哀悼,就没有必要通过互补性来使自己变得完整,那么你的伴侣就是一个带着你观看异域风情的独特灵魂。
最后不得不强调的是,几乎每对伴侣都有相似性或者互补性,只是程度不同,我们经常没有察觉和意识到而已。
例如,在相似性型伴侣中,对方令我们不满意的部分往往是我们用相似性产生的爱意中和或忽略了差异引发的恨意而已。
在互补型伴侣关系中,伴侣当初吸引后来令我们排斥的部分,往往是我们没有察觉到而真实存在的部分而已。
——袁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