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9月,我国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一场国宴以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应邀参加的都是各国重要的领导人。而为了保证这次宴会的顺利进行,本次宴会的负责人对宴会厅进行了两个至关重要的部署,甚至在天花板上藏了50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对于中国而言,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政治场所。所以人民大会堂的设计之初,花费了很多人力物力,高峰期现场的工人超过了1.5万。正因为如此,仅仅历时1年左右的时间,大会堂的主体已经建设完成。

紧接着,就是对大会堂内部细节的修建,人民大会堂的总面积超过了17万平方米,要修建它的天花板需要耗费大量的钢材,而全国当时的钢产量,只能满足人民的日常所需,根本就不可能还有多余的钢材,来满足修建大会堂的天花板所需。

经过相关领导的反复讨论后,最终决定用木龙骨架来代替钢材,木龙骨架是中国传统的建筑常用材料,十分的耐用,也很坚固,但是它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木龙骨架是木制品,防火性能很差。而为了解决这一消防安全的问题,当时的建筑设计师还是想了很多的方法,来最大限度地以防意外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办国宴

1959年的9月人民大会堂全部竣工,可正式投入使用。正好10月就是新中国建国10周年庆,我国计划于9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国庆招待宴,准备宴请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主要领导人前来参加。

这一次的宴会,不仅仅是人民大会堂第一次面向全世界的人民,也有利于彰显中国大国风范和文化,拉近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亲密关系,布局良好的外交网。

最终参会的人员全部确定,共计有80多个国家的贵宾应邀参加,合计人数近5000人。按照中国的宴会标准,一桌10人左右,这就意味着要在人民大会堂摆放下500张圆桌才行。

虽然大会堂能够容纳下1万人同时开会,但是宴请又有所不同,更何况是国宴,对会场的布置就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而对于菜品方面,既要体验出中国的文化特色,又要适合参会的人员口味。所以仅仅是对菜品的研究,就经过了几十次修改,最终由周总理亲自拍板。

至于会场的布置和设计,就交给了经验十分丰富的北京饭店的饭事总管郑连福,郑连福从1952年就开始接触外宾招待工作,参加过很多大型的宴会调度。而且为了更加出色地完成工作,郑连福还自学了多个国家的语言和风俗习惯。所以只要是他负责的宴会,几乎没有出过差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手遇到新问题

但是这次的国宴,是在人民大会堂同时指挥500桌的服务员。整齐划一的上菜和服务。为了能够不出现失误,郑连福一遍一遍地指挥大家练习。可即便是一天练习了十多次,大家都弄得筋疲力尽了,还是有服务员会上错菜,走错方位。

眼看离国宴的举办时间越来越近了,急得郑连福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每天恨不得连觉都不睡,每时每刻都在指挥大家练习。但人是铁饭是钢,再怎么着急的事,大家还是得吃饱喝足了,休息好了才能用最好的精神面貌来迎接这次国宴。

在领导的劝说下,郑连福还是答应按时回家休息。就在回家的路上,郑连福一筹莫展地看向窗外,这时候外面正下着绵绵细雨,秋天的雨给人一种莫名的惆怅感。看着雨滴滴落在车窗上,郑连福的心情更是蒙上了一层阴郁。

突然他看见了路上等红绿灯的人,灵感一下就来了。他用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说到:“对啊,红绿灯是最好的口令。”听到郑连福的自言自语,司机一时还以为他睡着了在说梦话呢?

回到家的郑连福,一刻也没有让自己休息,一直在思考,用哪种颜色灯代表什么指令。第二天他就迫不及待地让人安装了信号灯在大会堂的四个方向,以保证每个角落的工作人员都能看见。

果然在红绿灯的指挥下,大家练习了几次就能达到理想的水准,这下郑连福才松了一口气。当天郑连福回家后才睡了一个安稳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突如其来的电话

但郑连福这边还不容易安排好工作了,人民大会堂的安全问题又出现了隐患。

在宴会开始的前一天,市公安局的相关领导找到了北京市委的领导刘仁。随后刘仁给在家休息的沈勃打了一个电话,让他立马来一趟市委办公室。接到电话的沈勃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他连衣服都来不及换,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刘仁的办公室。

果然不出沈勃的预料,刘仁告诉他说:“市公安局的同志,担心人民大会堂的消防问题,因为大会堂,当时也是你全程参与了修建的,你应该很清楚大会堂的结构问题,你认为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才好,目前距离国宴开始只有不到十个小时的时间了。”

沈勃这一听刘仁的话,便知道他说的消防问题,就是天花板上大面积的木龙骨架,加上人民大会堂的地面也是使用的木地板,一旦发生火灾那将会不堪设想。这不仅仅是有关人命的问题,还会让中国的国际形象受到严重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办法总比困难多

之后,沈勃和刘仁加上公安局的几位同志一起开了一个临时会议,大家就这个消防安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

如果要彻底地消除这个问题,就只能更换场地,但是这又是最不现实做法,因为请帖早已经寄出,全世界都在等着一睹人民大会堂的风貌。而且所有的准备工作都是按照人民大会堂的规格来准备的,临时更换,时间肯定是不够的。加上在北京再难找到一个能同时容纳下5000人,就餐的场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在大家的商讨下,决定由沈勃带队随时监控全场的动向,然后安排50个人在国宴开始前,带上防火棉,进入宴会厅的天花板待命,一旦有火情发生,立即上前去扑灭。

虽然当时的沈勃一直都悬着的一颗心,一刻也不敢松懈,但所幸最后宴会在大家齐心协力的配合下,圆满完成了,很好的向国际社会宣扬了新中国的大国形象。所以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