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生活在一个混乱的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清王朝的崩溃,社会经历了一场创造性的爆炸。

20 世纪初的学生和作家为文学开辟了新的方向,他们从古代经典著作转向白话文。他们对自己民族在世界上脆弱的新地位也进行了反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家鲁迅就是在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其写作风格直率、白话,既有小说,也杂文。对于这个时代的读者来说,他的作品可能会给人一种强烈的自我反省、阴郁甚至悲观的感觉。但他对文学和思想的影响早已超越了其本人。

1881 年 9 月 25 日,出生在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周氏家族,祖父实际上通过了儒学科举考试,并到京城为官。

尽管周家过去声名显赫,鲁迅的成长岁月却并不快乐和轻松。他声名显赫的祖父因贿赂官员而被捕,在家人的干预下才免于死刑。

虽然祖父逃过了死刑,但周家却蒙羞了,遭到了社会的排斥。当时,年仅十来岁的鲁迅对这种反弹感到不安。这场混乱在他心中埋下了第一颗厌恶和怨恨的种子。

鲁迅家族的社会地位虽然下降了,但他仍然拥有其他中国人梦寐以求的经济地位。他受过良好的教育,1904 年前往日本仙台上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 世纪初,中国精英家庭送儿子出国留学并不罕见。鲁迅打算学医,希望成为一名医生。因为他的父亲去世时没有接触到现代医学,这很合适。

鲁迅在仙台的留学生活也并不顺利。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面临着来自日本同学的民族仇恨的恶毒攻击。在当时的日本,人们普遍认为中国人是迷信、落后的民族。鲁迅无法逃脱日本同学仇外的目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一名学生,鲁迅特别关注他的一位解剖学教授藤野严九郎。他在一篇短文中记述了与这位衣衫不整的教授的交往。鲁迅经常去找藤野教授批改作业。这位教授持有一些当时常见的偏见,但他真心实意地支持自己的学生。

离开日本 20 年后,鲁迅回顾了他在藤野教授课堂上的时光。在我眼中,在我心目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名字并不为许多人所知。

他保留了藤野的批改讲义,可惜在迁居北京期间遗失了。鲁迅对藤野严九郎最后的纪念是一张照片,保存在他的作家书桌上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迅转向文学创作,是他多年来对人类冲突失望的顶点。他后来声称,最后一根稻草是他在仙台的课堂上观看的幻灯片。他被新的电影技术所吸引,但这种惊奇很快变成了恐惧。

其中一张幻灯片尤其让鲁迅心惊肉跳。画面上,一名日本士兵正准备用剑处决一名战俘。幻灯片让鲁迅感到恶心,但其中有一个方面最让他不安。

他看到一群中国旁观者在行刑,冷漠地看着他们的同胞被处死。据说,这足以把这位年轻的医科学生逼上绝路。鲁迅的回忆是否完全准确,我们无从得知。

1906 年,鲁迅只读了两年书就离开了仙台。他将自己的求学目标转向了写作。在这位年轻人看来,中国人不仅需要身体上的治疗,还需要心理上的治疗。写作和反思能否扭转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迅通过对语言的运用将自己与以往的作家区分开来。数百年来,文言文一直是文学标准,是一种死的语言;普通人无法读懂它,它是鲁迅所抨击的精英主义世界观的残余。

鲁迅所开创的,是从文言文转向白话文。他的短篇小说中的人物说话朴实无华,而不是夸夸其谈,在他的故事中注入了历史的内涵和意义。

鲁迅是一位勤奋的历史学家,但更是一位文化批评家,公开批评文化的主要元素,如儒家正统思想和文字系统。

最令他愤怒的是纷乱的政治,各路军阀无法在不诉诸内讧的情况下建立一个稳固的社会,这损害了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鲁迅的非虚构作品侧重于政治和社会批判,小说作品同样包含大量的社会评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0 年代和 1920 年代建立了新的共和政府,但确从未真正稳定过,从清朝的转变确实让各种思潮蓬勃发展。

作为一个对当前方向不满的文化批评家,他对祖国本身的爱恨情仇是其思想和作品的显著特点。

从 1926 年起,鲁迅基本上不再写小说。他担心小说无法治愈国人的精神,而且他迄今为止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做的工作还不够。

他转而创作杂文,为自己的世界观辩护,鲁迅生命的最后几年是在病痛中度过的,吸烟嗜好使情况变得更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6 年 10 月 19 日死于肺结核,年仅 55 岁。他能感受到国人的悲剧还在继续,但他无法想象未来的生命损失会如此惨重。

鲁迅英年早逝,他一如既往地富有创造力,但对祖国的未来感到悲观。鉴于后来二战和混乱的发展,他的悲观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他在去世后立即成为文学界的重要人物,其作品仍然在校园内外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