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地处东北,交通并不太方面,所以辽宁博物馆经常被人忽视,名头自然没有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那么大。其实,辽博历史悠久,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馆藏丰富,特色鲜明。由于历史原因,还珍藏着不少清宫散佚书画,其中就包括镇馆之宝的《新月帖》。

介绍这件书法作品之前,务必要介绍它的作者王徽之。他是书圣王羲之的第五子,其作品被评论为“徽之得其(王羲之)势”。气势是书法的灵魂,这个评价很高,然而王徽之并没有获得与其书法艺术相当的名声,却始终是各类逸闻故事中的配角和反面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倒不是因为他有多坏,而是他实在是一个不着调、不靠谱之人。他在大司马桓温担任参军的时候,就是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的形象,而且对于所辖之事也不闻不问。他在车骑将军桓冲手下担任骑曹参军,负责养马时,不知道马的数量,也不知道马匹的健康情况,甚至连自己官职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

这样的人,当然不适合当官,所以他弃官离职,归隐山林。在生活中,他同样被人笑话了千多年。宰相谢安为侄女挑选丈夫时,就因为担心王徽之不靠谱,所以选择了稳重的王凝之。他与王献之同时面对火灾时,吓得惊慌失措,连木屐都来不及穿就逃之夭夭,王献之则神态自若地叫来仆人,在搀扶之下气定神闲地离开。必须说明,王徽之的应急处置现在看来是无可厚非的,倒是王献之显得有些呆傻,但在当时却是缺乏定力的表现,并不符合晋朝文人的思维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历史之中,王徽之的名气根本不响亮,完全不能与他弟弟王献之争辉。然而,就是这位不靠谱的书法家,却将温和稳重的《新月贴》留给了我们。这件作品其实是一封短信,只有6行60个字:

二日告:□氏女新月哀摧,不自胜,奈何奈何。念痛慕不可任。得疏,知汝故异恶,悬心。雨湿热,复何似,食不?吾牵劳并顿。勿复数日还,汝比自护。力不具。徽之等书。

这是王徽之给友人所写的书信,他对友人某氏女的亡故而悲痛,并且发出无可奈何的感慨。他劝告有人要爱惜身体,并询问在多雨湿热的季节,友人的饮食情况到底如何。最后,他还告诉友人,自己也因为疲劳而身体不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封信件中,我们可以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窥见迷雾重重背后的人物。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王徽之并不是想象中那样毫不在意一切的人,他非常细腻体贴,对于朋友的关心无微不至。也许,史书告诉我们的王徽之,实际上是他在那个风云诡谲年代迫不得已的求生之道吧。

人们当然更看重《新月贴》的艺术性,王徽之以行草见长,但在此却是以楷书、行楷为主体。他的书写十分稳健,一笔一划都非常缓慢,将每一笔都落到了实处。它的笔力温和滋润,不像王羲之的俊逸,也不如王献之的激情彭拜。因此,也有人评价笔力稍逊,缺乏健朗挺秀之感。清末民初的著名书法家评论此贴是“深谨而闲雅”,是十分中肯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晋书法作品,流传到今天,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件作品也不例外。相传它是在武则天时代,由宰相王方庆随同家传另外九件书法作品共同献出,再以双钩临摹法绘制完成的。这十件作品合称为《万岁通天帖》,在宋代已残缺不全,后来又经历了多次火灾、战争,能够存在今天,确实已经很难得了。我们能够在辽博看到这件艺术珍品,是非常幸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