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昭安

文章感人至深,莫过于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该剧上演之后,不仅轰动了当时的剧坛,“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而且还赢得当时与后世许多青年妇女的同情之泪,尤其是闺阁女子,被感动得如痴如呆、死去活来者不计其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苏娄江地区有个叫俞二娘的,年十七,未嫁人,酷嗜《牡丹亭》,蝇头小字,批注其侧,“幽思苦韵,有痛于本词者”,终因愤惋过度而亡。汤显祖曾作《哭娄江女子》诗曰:“画烛摇金阁,真珠泣绣窗;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

杭州女演员商小玲,以色艺称著,尤擅长演《牡丹亭》。每扮演杜丽娘《寻梦》、《闹殇》诸出,如身历其事,“缠绵凄婉,泪痕盈目”。一日演《寻梦》,唱至“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得个梅根相见,盈盈界面”,随身翻倒在地;待演春香的演员一看,竟已气绝身亡。

杭州另有一女子自恃才色,不轻易嫁人。读了《牡丹亭》剧本,居然倾心于情文并茂的汤显祖。汤婉言谢绝,说自己已经老了,恕难相配,那女子仍不信。一日汤宴客于湖上,女乘一叶扁舟,亲眼看到汤,果如其言,乃是一佝偻扶杖、龙钟白发的老头,才大失所望,遂投湖自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扬州才女金风钿,聪慧过人,喜翰墨,尤爱词曲,读《牡丹亭》成癖,“日夕把卷,吟玩不辍”,还叫丫环到处打听汤显祖的住处。后写信给汤,明确表示“愿为才子妇”,非他不嫁。年已半百、早有家室的汤显祖为此事坐卧不安。为不耽误少女青春,千里迢迢,赶赴扬州,劝慰这位素不相识的姑娘。极其不幸的是,在他赶到扬州之前,凤钿姑娘已离开了人世。据说是受不了其父的逼嫁,忧郁而死。临终,尚嘱咐丫环:“须以《牡丹亭》曲殉葬。”汤显祖感其知己,亲自为其料理后事,并雇戏班上演《牡丹亭》,以实现其遗嘱。

扬州又一才女冯小青,读了《牡丹亭》后题曲道:“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还摹拟杜丽娘做梦,希望在梦中找到自己的白马王子。

更有杭人吴舒凫的三妇陈氏、谈氏、钱氏,爱《牡丹亭》爱得入了迷,感慨万千,品味之时,亦以蝇头小字评点其侧,《三妇合评本》至今尚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牡丹亭》何以如此感人,具有如此大的魅力?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它的作者是怎样写作它的吧。

汤显祖为了写好《牡丹亭》,可谓呕心沥血。据说有一天,家里人找他吃饭,找了老半天也不见他的影儿,后来发现他在柴房里伤心地哭泣。家里人大吃一惊,以为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汤显祖在写第二十五出“忆女”一场时,被剧中人感动了。杜丽娘郁闷而死之后三年,正逢杜丽娘忌辰,杜母在花园设酒浇奠,杜丽娘生前丫环春香回来祭拜,唱道:“受恩无尽,赏春香还是你旧罗裙……”唱罢,想起小姐临终时的嘱托,不由一声哀叹:“小姐,小姐啊!”这一唤一叹,情真意切,裂人肺腑。作者写到这里时,不由感伤,竟哭泣起来。可见,作品要感人,作者必须进入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曾昭安,湖南洞口一退休干部,文学、文史爱好者,码字笔耕近半个世纪,小有成就。

投稿邮箱:

499020910@qq.com(历史文化)

125926681@qq.com(小说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