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2月,华野前委经反复研究,决定临阵进行战略大转向,放弃临沂,主力转兵北上,于莱芜地区围歼李仙洲集团。

这一至关重要的战略大转变,20年后被新中国的电影工作者拍摄成一部脍炙人口的战争影片《南征北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野官兵一听说要行动,都以为马上要战斗了。因为这段时间里,部队一直在进行战斗动员,却一直没有等到任务下来。

然而等队伍一开始行动,大家都茫然了,因为部队是向北开进的。

敌人明明在南边,为什么现在却要向北走?许多人都糊涂了。等大家弄明白整个南线的野战军都在北撤时,大家心里的疑团也就更大了。

特别是那些刚从北线南下赶到临沂准备打南线之敌的部队战士更是不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时间紧迫,行军之前来不及做任何动员,也是为了“不暴露企图”,岀敌不意。

在开进途中,各部只能利用各种间隙和时机,通过反复宣传上级不计一城一地得失,以歼灭敌之有生力量的运动战思想,消除指战员们因放弃临沂而产生的不满情绪。

不理解归不理解,各部队仍坚决贯彻,认真执行。

部队马不停蹄地向北疾进着。每日行军,部队从不宣布当天的目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高级指挥官之外,谁也不知道这样像夜猫子一样白天睡觉晚上行军的目的地是哪里。

战士们每晚冒着严寒,踏着冰雪,在黑夜中不停地翻山越岭朝着北方前进。

莱芜距离临沂近四百里路,长途奔袭的运动战是华野最擅长的战术,但由于临场改变计划还是产生了不少困难,甚至有断送全军命运的危险。

先前进行南线作战,大批部队南下,百万粮草滚滚运往临沂。作战计划改变之后,部队又大踏步转为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部队突然一掉头,反而把军队的最急需的填饱肚子的粮食都甩在了后面。

看着落在后面越来越远的粮食供应线,部队的军需官们愈加担心起来。那时候供应不上,有时一天吃一顿饭,有时一天吃不上。

而沿线百姓拿出了自己的所有来支援部队。村村炊烟缭绕,家家煎饼飘香,百姓们却一再勒紧自己的裤腰带,把野菜填进饥饿的孩子嘴里。

共产党军队来了,有煎饼的给他们煎饼,有窝窝的给他们窝窝。那时候老百姓也那个样,也没有好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路军是老百姓的八路军啊!国民党除了打就是骂的,三天两头来抢,弄了粮食那时候你藏也藏不住啊!他们和八路军不一样,来了八路军恨不能给他点好的吃。

为了让部队快步前进,民工队伍从大路让到小路,从小路让到野地里,满载粮草和物资的马车、大车、独轮小车,车轮滚滚,顽强地行进。

如同一条长龙的数万华野大军,挽着沂蒙百姓的臂膀,穿行在夜幕下的群山里。

很少有人知道,在厮杀得你死我活的山东战场上,却有一支由多达48辆美制十轮大卡车组成的国民党运输队,在为自己的对手共产党的军队运送战争物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等于是帮助对手来要自己的命。而这件蹊跷的事情就出现在莱芜大战期间。

这件事不能不提到一个神秘的人物——张沈川。他是战争年代里中共隐蔽战线上的一员老将,一生充满传奇。

他1926年11月入党,其后,参加中共中央特科,创建了中共第一座地下无线电台,编制出中共第一本通信密码。

莱芜大战时,他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烟台办事处”,简称“行总烟台办事处”的副主任。

做国民党的官,暗里却是受中央军委里周恩来的直接派遣。

“行总烟台办事处”是负责发放来自联合国救济物资的单位。相应地,中共一方有“解总烟台办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配救济物资的大权,掌握在美国支持的国民党手里,但由于中共地下工作者的打入,以及主任王师亮常住上海的缺位,所以实权完全掌握在中共地下工作者的手中。

当年华野主力在山东地区与国民党部队进行着殊死战斗。大部队南征北战,急需粮草弹药保障,军事运输万分紧张。

莱芜战役计划确定后,山东省支前委员会在华北局主持下部署了支前工作,几十万民兵和群众参与将粮食、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运往前方,并组成庞大的担架队救护伤员。

山东解放区的军民进入了战争状态。华野的胶东军区派人来与张沈川等人提出能否想方设法借岀运输卡车。

当时张沈川不无幽默地说:“国民党用大量救济物资进攻解放区,解放区借几辆汽车有什么不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秘密商量,决定出动“行总烟台办事处”全部56辆卡车中的48辆由华野使用。

为掩人耳目,留下8辆维持日常运输。计划很快在内部布置下去。

第二天深夜,一队由48辆大卡车组成的车队在共产党员张扬的带领下,开到烟台市郊的车门镇,交给“解总烟台办事处”副主任王云九(后任青岛市市长)和胶东军区的人员。

从这一刻起,张沈川和他的同事们的心也悬了起来。车辆一天不回,危险就说不定何时降临。

他们知道如果东窗事发,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后果。他们用剩下的八辆卡车,反复往来地运送救济物资,制造出运输繁忙的假象,以防露出马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天过去,车辆全部归来。“行总烟台办事处”好像什么事情也未发生。

这48辆十轮大卡车对华野部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解了燃眉之急。

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任何一个小小的漏洞都有可能造成千古遗恨。生死搏杀中充满着突变的风云。

作战双方都在全力揣摩着对手的路数,以求掌握制胜的秩码。冲锋陷阵,考验的是军人的勇气,而临阵应变,则是考验军人的智慧。

对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后者。

转兵莱芜,在双方对峙的战场上不能不说是隐藏着很大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实现计划中的南线钳制敌人北线歼灭敌人的双重目的,首先必须设置疑兵连环之计,保证能“金蝉脱壳”。

兵法大家历来崇尚“攻人以谋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多”,因此自古在战场上就有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兵者,智者为上。”

华野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山东的大地上演了一出“空城计”。

粟裕使出了兵不厌诈的计策,将计就计,声东击西,摆出了一副要在临沂与国民党军决一死战的架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些民兵也打扮成解放军的模样,到处号房子,征粮草,弄得沸沸扬扬。

对于那些国民党军的探子们不抓不打,放手让他们随意刺探假军情、假动向。

这些假的军情,使陈诚误以为华野如果决战失利的话必然西渡运河向西逃窜,从而更加坚定了他的决战信心。

攻打临沂的先锋是张灵甫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和李天霞的第八十三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次华野留下担任阻击的部队使的是疑兵阵式,以少数兵力担任防守,将大部分兵力用于两翼机动。

两三个人一个小山头阵地,四五个人竖起了几十面红旗,像跑龙套似的不停地吸引国民党军的眼球。夜间袭击也成为防守者的拿手好戏。

集中一个枪榴弹连,枪口上安上手榴弹,每人趁夜潜入敌人阵地附近打三发,打完就走,打得敌人整夜到处冲杀。

与此同时,鲁南滨海军区的地方武装和民兵在敌人所到之处破坏公路埋设地雷,给敌人制造出很大的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攻守双方如此你来我往,一时间难分高下。

临沂是当时的中共山东首府,又是当时最大的解放区之一。华野保临沂是蒋介石预料之中的事,他无法相信华野主力会放弃临沂而去。

以至于当华野主力已经拔脚北上时,蒋介石仍把注意力集中在临沂。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华野,一方面牢牢钳制住了南线欧震集团军的8个整编师。

另一方面又使北线的李仙洲集团毫无顾虑地继续孤军深入。

更重要的是为华野金蝉脱壳秘密转军北上赢得了时间与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15日,华野北上主力已逼近集结地点,对李仙洲集团形成包围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