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反复琢磨《中国历史地图集》的时候,忽有所悟。

湖南在清朝以前,还不成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区域,现今的行政区域还没有以整体的面貌出现。我提出一个概念,叫做“沅湘分治”,也可以说是东西分治。

沅湘分治,是什么意思?简单的说,就是沅江流域为主体的今湖南西部,和湘江流域为主体的今湖南东部,分属于不同的“省”一级行政区域。精确一点说,以雪峰山为界线,湖南的地域在古代被分成东西两块,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域。湘江和资江流域为东部版块,沅江和澧水流域为西部版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来看地图,秦朝的时候,湖南最先设置黔中郡和长沙郡(一说洞庭群和苍梧郡),刚好一个位于沅江流域,一个位于湘江流域。而且这两个郡除了管辖各自流域以外,还有两个职能,黔中郡控滇黔,长沙郡控两广。沅江流域和湘江流域分治非常明显。

汉朝的时候,湖南各地均属于荆州刺史部,沅江流域和湘江流域分治并不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两晋南北朝,“沅湘分治”又十分明显。东晋的时候,荆州被拆分为三部分。

新荆州管辖江陵周边及三峡地区。

东部(包括武汉、黄石、黄冈、咸宁)与沅江、澧水流域(吉首、怀化,贵州东部)设郢州。

湘江、资江流域,以及广东北面的韶关,广西东北角的桂林、贺州等地,设立湘州。

这种划分,又刚好是以雪峰山为界,把湖南划分为湘东和湘西两部分。

我们再来看看唐朝。唐初的时候,整个湖南被划到江南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唐玄宗时期,江南道拆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湖南又被拆成两部分,而且,这次拆分又是以雪峰山为界,东面的湘江流域和资江流域划进江南西道,和江西并在一起;西面的沅江流域划进了黔中道,和贵州划在一起。这又是很明显的“东西分治”。

五代十国,湖南都属于一个割据政权,这没什么好说的。

到了宋朝,今天的湖南被划为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注意了,与其说是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不如说是荆湖东路和荆湖西路。我们来看地图。

荆湖南路,管着今天的长沙,湘潭,株洲,衡阳,邵阳,娄底,郴州,永州的等市,另外加上广西北部的全州等地。全部是湘江和资江流域。而今天的岳阳、湘西、常德和怀化等地,则归荆湖北路管辖。

这种划分方式,又是明显以雪峰山为界,划成东西两部分。

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规律,古代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沅江流域和贵州关系紧密,比如,明末还设置偏沅巡抚;而湘江流域与两广关系更密切,比如始兴郡(韶关),广西全州一带,很长时间被治所在湖南的州府管辖。

从元朝开始,湖南东西版块界线慢慢消融。我推测的原因大概如此,宋朝开始,湖南开发力度猛然加大,雪峰山的阻隔作用减少,东西界线没那么明显。还有就是要对贵州东部和湖南西部的少数民族山区分而治之,把湘西和黔东要割开。我想,如果不是这些历史原因,今天的湖南行政区划恐怕是另外一个样子。

总之,在很长时间内,湖南地域是被竖线分割,湘东和湘西的差异比较大,远远大于现在湘南和湘北的概念。

各位觉得我这个推断合理吗?欢迎探讨。

敬请关注本公众号,感谢每一个遇见的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