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明东滩湿地上,时常会见到一位穿着长筒水靴年过六旬的男子。他熟练地吹响口哨,不一会儿,鸟儿们便“主动”落入他设置好的圈套。他就是崇明东滩上的“金哨子”——金伟国。

金伟国能够模仿30多种鸟儿的叫声,倚仗这一技艺,年轻时的金伟国是个猎鸟高手。崇明东滩保护区成立后,金伟国从捕猎者转型为护鸟人,在保护区做起了鸟类环志工作。而这一干,就是2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天清晨天还未亮,金伟国就和徒弟们带着“捕鸟”工具出发了。他在崇明东滩的湿地里,支起网子,掏出哨子,模仿出不同鸟类的叫声,吸引鸟儿们来“落网”。

给“落网”的鸟儿戴上标记物,测量完鸟儿的各项参数,被捕的鸟儿就被放飞了。这便是金伟国的工作——鸟类环志。最多时,一天能环志近300只鸟儿。

崇明东滩湿地是过往候鸟歇脚栖息的天堂。保护区成立以前,当地不少人靠滩吃滩,有人捕鱼为生,也有不少人捕鸟糊口。那时候,捕鸟的问题管得还不是很严格。

金伟国跟着父亲学鸟哨,十几岁便学有所成。天空中掠过的鸟儿,金伟国一眼就能认出。随着实战演练的增多,技艺越发娴熟的金伟国能够模仿30多种鸟儿的叫声,捕起鸟儿来游刃有余,甚至超越了父亲。

崇明东滩,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路上的重要停歇地、越冬候鸟的重要栖息地,每年有超百万只次迁徙水鸟在保护区栖息或过境,其中鹤类、鹭类、雁鸭类、鸻鹬类和鸥类是主要水鸟类群。

据当时统计,有超过20%的鸻鹬在崇明被“猎户”捕杀,这些鸟儿失踪在迁徙路上,引起了国际环保组织的重视。如何解决猎户偷猎和捕杀的问题,成为当时的“燃眉之急”。

猎鸟行为让到此停栖的鸟儿不断减少,后来即使是金伟国这样的捕鸟高手,每天能捕到的鸟儿也越来越少。金伟国也逐渐意识到,猎捕鸟儿是在破坏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1998年,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成立,东滩成了鸟类研究基地。要研究鸟儿就得先捕到鸟儿,然而研究人员捕到的鸟儿又小又少,难以符合科研要求。于是在保护区的招引下,金伟国成为了保护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帮助科研人员捕鸟。

同样是“捕鸟”,但其意义已经不同。会30多种鸟哨声的金伟国在保护区很受欢迎。闲暇之余,金伟国也会给科研人员讲课,传授捕鸟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伟国的鸟哨声有什么魔力?为何能引来鸟儿?金伟国给记者展示了他的鸟哨子。半截竹管镶上黄豆大小的铜片,即成一只鸟哨,结构并不复杂。“以前的鸟哨更简单,没有铜片,镶的是竹片,纯天然材质。”虽说材质简易,但在金伟国的眼里,没有什么比鸟哨更重要。

捕鸟之余,金伟国跟着科研人员学习给鸟儿做标记,测量体重、量身长等技能,再把鸟放飞到大自然中。渐渐地,金伟国了解到,这项工作叫鸟类环志,目的是研究鸟类迁徙情况和全球气候变化。

2008年11月,金伟国应邀赴澳大利亚参加国际鸟类研讨会。“朋友拿来一只鸟,标识上清楚写着:北京1928信箱CHN—F127471,鸟的左腿上有两个旗标,上黑下白,这是由崇明东滩特制的标记。”他激动地说,“这是从我手中放飞过的鸟儿!”

近年来崇明东滩不断推进生态修复,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东滩的鸟儿越来越多了,鸟类超过了300种。金伟国把自己全部的时间,全部的精力用在了护鸟上,在他的参与下,崇明东滩环志过的鸟儿已达5.5万只。

从猎手到护鸟人,崇明东滩上的“金哨子”传奇还在继续。已到退休年纪的金伟国收了3名徒弟,他要把鸟哨技艺传下去,把护鸟事业传下去。

(大众新闻记者 修从涛 上海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