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鬓斑斑

江城日落半秋山,枫叶荻花已蕣颜。

东海忽然生碧月,襟怀杯酒鬓斑斑。

这首七绝《鬓斑斑》描绘了一幅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慨的动人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如梭的深刻感悟。

首句“江城日落半秋山”,以江城(泛指江边城市)为背景,日落于半秋之山,营造出一种黄昏时分的宁静与淡淡的哀愁。半秋之山,既暗示了季节的更迭,也隐含了时光已过半的意味,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次句“枫叶荻花已蕣颜”,进一步描绘了秋日的景象。枫叶如火,荻花(芦苇的花)渐白,它们都呈现出了各自在这个季节最美的容颜——“蕣颜”,此处或可理解为短暂而绚烂的美丽,如同生命中最灿烂的瞬间。这两句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多彩与哀愁。

第三句“东海忽然生碧月”,笔锋一转,从眼前的秋日景象拉远至广阔的东海,并巧妙地引入了“碧月”这一意象。碧月,可能是指海上月升时,月光与海面波光交相辉映,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碧绿色泽。这一景象既壮丽又神秘,仿佛是大自然对人间的一次温柔抚慰,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末句“襟怀杯酒鬓斑斑”,将镜头拉回到诗人自身。在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诗人举杯独酌,感慨万千。岁月的痕迹已悄然爬上鬓角,形成斑斑白发,但这并未消减他的豪情与襟怀。反而,在这份从容与淡定中,更加凸显了他对过往岁月的珍视与对未来的豁达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赏菊时

怒向红尘一蹇眉,泥途半折柳腰肢。

名场斗米都休问,荐酒南山赏菊时。

这首诗《赏菊时》以赏菊为背景,却寓含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展现了一种高洁的情操与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首句“怒向红尘一蹇眉”,以“怒向红尘”表达了诗人对纷扰尘世的某种不满或抵触情绪,“一蹇眉”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紧锁的眉头,透露出内心的愤慨或无奈。但这里的“怒”并非全然愤怒,或许更多地是一种对世俗纷扰的清醒认识与保持距离的态度。

次句“泥途半折柳腰肢”,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与艰难比作泥泞的道路,而“半折柳腰肢”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这样的道路上艰难前行的姿态,或是暗喻诗人在世俗中受到的挫折与磨难,但即便如此,依然保持着一种坚韧与不屈。

第三句“名场斗米都休问”,诗人直接表达了对名利场的厌倦与超脱。“名场斗米”指的是为了名利而进行的争斗与奔波,而“都休问”则表明了诗人对此已不再关心,选择了放弃与远离。这种态度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末句“荐酒南山赏菊时”,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笔锋一转,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画面:在南山之下,赏菊之时,举杯荐酒,悠然自得。这里的“南山”与“赏菊”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隐逸的元素,而“荐酒”则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情趣与诗意。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超脱名利之后,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花落去

斋堂久坐筑清寥,翻得禅书龙毒消。

蓦地风来花落去,棠红片片绪如潮。

首句“斋堂久坐筑清寥”,描述了诗人在斋堂中长时间静坐,营造出一种清净寂寥的氛围。这里的“斋堂”可能指的是修行或静思之所,“久坐”则体现了诗人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与坚持,“筑清寥”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通过静坐而达到的心灵净化与宁静状态。

次句“翻得禅书龙毒消”,转入了禅修的层面。诗人翻阅禅书,仿佛能够消除内心的烦恼与毒素,这里的“龙毒”可能是对世间种种烦恼与杂念的比喻,而“消”则表达了通过禅修达到心灵解脱与净化的过程。

第三句“蓦地风来花落去”,突然将笔触转向了自然界的景象。一阵风吹过,花瓣纷纷飘落,这一瞬间的变化打破了之前的宁静,也触动了诗人的心弦。这里的“蓦地”强调了变化的突然与不可预料,“花落去”则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与无常。

末句“棠红片片绪如潮”,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花瓣飘落的景象,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棠花(此处泛指红色的花)的片片红瓣如同潮水般涌动,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情感的澎湃与起伏。这种情感的涌动既是对花落无常的感慨,也是对生命短暂与美好的深刻体悟。

整首诗通过静与动、内与外、禅修与自然景象的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在静坐禅修中寻求心灵的平静与解脱,在自然界的变化中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美好,这种体验与感悟构成了整首诗的核心与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绝.晚来风

经传六法色饶空,幡底秋花寂寞红。

一萼垂成钟磬外,青灯明月晚来风。

首句“经传六法色饶空”,这里的“经传六法”可能指的是佛教或道教经典中传授的六种法门或原则,而“色饶空”则蕴含了佛教中关于色空不二的哲理,即世间万物虽有色相,但本质上都是空的,体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本质的深刻洞察。

次句“幡底秋花寂寞红”,将视角转向具体的自然景象。幡,通常是寺庙或道观中悬挂的旗帜,这里作为背景,增添了几分庄重与肃穆。而“秋花寂寞红”则描绘了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一朵秋花在静静地绽放,其色彩虽鲜艳,却透露出一种寂寞与孤独的美,引人深思。

第三句“一萼垂成钟磬外”,继续深化自然与宗教氛围的融合。一萼,即一朵花或一花之瓣,它低垂着,仿佛超越了尘世的喧嚣,置身于钟磬之音的彼岸。钟磬,作为寺庙或道观中常见的法器,其声音悠扬而深远,象征着超脱与宁静。这一句通过“垂成钟磬外”的描绘,将自然之美与宗教的宁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末句“青灯明月晚来风”,以青灯、明月、晚风三个意象收尾,营造出一种清幽而深远的意境。青灯,代表着修行者的孤寂与坚持;明月,象征着高洁与纯净;晚风,则带来了凉爽与宁静。这三个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美好的画面,也寓意着诗人在晚风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宗教哲理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感悟与追求。在晚风的吹拂下,诗人仿佛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与忧愁,与宇宙万物合为一体,达到了心灵的宁静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