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金九银十”的招聘季又来了,各大高校的毕业生们挤破脑袋往写字楼里冲,HR们一边吐槽着“现在的年轻人,眼高手低”,一边又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招人。

可你绝对想不到,就在这求职市场一片“内卷”的景象背后,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悖论——高级技工荒。

你没听错,就是高级技工荒。一边是无数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另一边却是制造业企业高薪招不到技术工人,甚至连学徒工都招不满,这魔幻的场景,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人社部的数据,到2021年,中国技能劳动者已经超过了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也达到了5000万。但你以为这就意味着我们国家不缺技术工人了吗?

现实情况是,很多企业都在抱怨,招不到真正能够独当一面的高级技工,尤其是那些能够解决复杂技术难题、对接自动化生产线的高端技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21年,我国制造业高级技工的缺口就高达1000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扩大。专家预测,未来几年,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高级技工的缺口将突破3000万。

3000万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整个澳大利亚的人口!更要命的的是,这个数字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一边是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一边是高薪招不到人的企业,这“冰火两重天”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级技工荒

“用工荒”年年有,今年似乎特别“凶”。在制造业发达的广东、浙江、江苏等地,不少企业为了招到技术工人,开出的薪资待遇一年比一年高,可结果呢?

“订单多到做不完,就是招不到人!”、“开出万元月薪,还是招不到一个合适的技工!”、“现在的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跑滴滴,也不愿意进工厂!”……

打开招聘网站,类似的抱怨比比皆是。一些企业甚至被迫降低招聘要求,只要你愿意来,没经验可以学,学历低也可以商量。

这待遇,这诚意,不可谓不丰厚,可为什么还是招不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高级技工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流水线工人,他们需要掌握更先进的技术,具备更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智能制造时代的要求。

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生产线上只需要工人按照标准流程操作机器就行了,而现在,很多工厂都用上了自动化生产线,这就需要技工不仅要会操作机器,还要懂机器的维护、保养,甚至要会编程调试,才能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说白了,现在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是能够玩转高精尖设备的“技术大牛”,而不是只会简单操作的“螺丝钉”。而这类人才,恰恰是我们国家最稀缺的。

数据显示,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的产业工人中,高级技工的占比分别高达50%和40%,而中国呢?只有可怜的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巨大的差距,反映的不仅仅是人才数量的不足,更是人才结构的失衡。这也正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最大瓶颈之一。

试想一下,如果企业招不到足够多的高级技工,就无法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最终只能被市场淘汰。长此以往,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将会被严重削弱,甚至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发展。

所以说,高级技工荒,绝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更是关乎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级技工短缺的多重原因

那么,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如此严重的高级技工荒呢?难道现在的年轻人真的吃不了苦,只想躺平吗?

当然不是!在笔者看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社会原因,也有个体原因。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想要解决高级技工荒的问题,就必须从教育入手,毕竟人才的培养,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系都存在着“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现象。在很多家长和学生眼里,上职业学校就意味着“低人一等”,是学习成绩不好的无奈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观念,导致了职业教育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无论是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还是社会认可度,都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

举个例子,2019年,国务院出台了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明确要求新增教育经费要向职业教育倾斜,各地的职业教育新增拨款要高于当地的普通中学。

政策看起来很美好,但现实却很骨感。

2022年,教育部的数据显示,中职学生的教育经费为23470元,而普通高中学生的教育经费则是24854元。也就是说,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不仅没有超过普通高中,反而还被拉开了更大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经费投入,师资力量也是一大问题。目前,很多职业学校的老师,都是从普通高中或者大学“转岗”过来的,他们缺乏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对最新的技术和行业发展趋势也缺乏了解,导致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

更要命的是,很多职业学校的教材内容陈旧,甚至十年二十年都不更新一次,学生学到的都是过时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根本无法适应企业的需求。

“学校教的,企业不用;企业用的,学校不教”,这就是目前很多职业学校面临的尴尬现状。

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教育想要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简直是天方夜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会文化观念的桎梏

除了教育体系的问题,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观念也是导致高级技工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流传了几千年的老话,至今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读大学、当白领,才是“正途”,才是“体面”的工作。而从事体力劳动,特别是像技工这样的“蓝领”职业,则被视为“没出息”的象征。

这种“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导致了社会对技工职业的认可度普遍不高,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当技工,认为这是“没前途”的工作。

“别人家的孩子都去当公务员、当老师了,你跑去当工人,丢不丢人?”、“当工人有什么好?又脏又累,还没地位!”、“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以后才能找个好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诸如此类的“金玉良言”,相信很多人都听到耳朵起茧了吧?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愿意从事技工职业的年轻人自然越来越少,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高级技工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职业发展环境的局限

当然,除了教育和社会观念方面的原因,高级技工短缺也与职业发展环境的局限性有关。

首先,很多企业对技工的职业发展规划不够重视,缺乏透明的晋升机制。很多技术工人,即使技术再好,也很难获得晋升的机会,只能一辈子“熬”在一线岗位上。

其次,与白领工作相比,技工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很多岗位都需要长时间在车间里工作,不仅工作强度大,而且还面临着各种职业病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很多企业对技工的薪酬待遇不够重视,甚至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近年来,随着高级技工短缺现象的加剧,一些企业开始提高技工的薪资待遇,但与白领工作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年轻人自然不愿意选择技工职业,这也是造成高级技工短缺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破局之道

高级技工荒已经成为了制约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大瓶颈,要想突破这一困境,就必须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从根本上扭转“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风气,为技术工人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级技工的摇篮,要想解决高级技工荒的问题,就必须从职业教育抓起,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的“蓄水池”,而不是“泄洪道”。

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

改革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紧跟市场需求,开设更多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破唯分数论,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以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让学生毕业就能上岗,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是科学家、企业家,还是技术工人,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都值得被尊重。

要改变“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良好氛围。

一方面,要加大对优秀技术工人的宣传力度,树立一批“大国工匠”的典型,让更多人了解技术工人的价值和贡献。

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建立健全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打破“唯学历论”,让技术工人能够享受到与学历人才同等的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还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工人的薪酬待遇,建立与技能水平相匹配的薪酬体系,让技术工人能够获得应有的回报。

要想吸引更多年轻人选择技工职业,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善技工的工作环境,提升技工的职业吸引力。

企业要转变用人观念,建立健全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为技术工人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学校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培养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而作为个人,也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不要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和“高大上”的工作,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一定能够破解高级技工荒,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