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记:
9月29日中午快到1点了,我才在读书协会会长大哥的督促下,回复了微信群里的消息。
无它,前一天和几位朋友把酒言欢,欢乐的有些过头,所以上头。强睁着醉眼,看着通知。
通知要求,在9月28日孔子诞辰日这天,启动第二期“你我共读”读书分享活动。在阅读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原版、现代汉语翻译版、刘小川《品中国文人·圣贤传之孔子篇》基础上,撰写1000字的读后感。
接龙报名后,我就思索这个题目怎么写。感觉难上加难!
因为老夫子的标签突出且固定,涵盖政治、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根脉太深。
这是在人类坐标系上都留下痕迹的人,不用查就知道,网上对他的评说和感悟,一抓一大把。
所以,泛泛地说?1000字根本覆盖不住。小切口切入?可从哪说起呢?
转念一想,品读名人,既得论述明白其历史意义,又要关切当下现实意义,不然动笔就会落入窠臼。
除了阅读读书协会提供的万字素材,再就是赶紧找书。急急火火地翻看冯友兰版的《中国哲学简史》。
还有一本《轴心时代》呢?哪去了?哦,想起来了,借给朋友一直没还。
凭着记忆写吧,再多的思索都得落在指尖、键盘上。
恰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国庆假期,会长大哥每天发一篇《品中国文人·圣贤传之孔子篇》(节选),给7天长假生活增添了书香底蕴,十分有感。
正文:
践行孔子思想 瞩望轴心时代
——2024年国庆读《史记·孔子世家》《品中国文人·圣贤传之孔子篇》有感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这一时期,人类在精神和思想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批智者及其言论喷涌而出,回答了人类“我是谁”“怎么活”等亘古之问,并逐渐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影响后世至今2000多年。这一时期,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谓之曰“轴心时代”。
作为进入轴心时代代表人物的“至圣先师”,孔子,俨然已成为中国文化的闪光符号,影响中国也辐射世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汲取孔子的智慧。”一个外国人,况且跨行业如此盛赞孔子,可见老夫子的魅力,也足见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孔子儒家思想,强调君子应以仁德自律,并以此来规范社会秩序。老夫子的智慧,并未因时光流逝而渐行渐远,而是随时浸润到我们言行,比如个人述职材料,“德能勤绩廉”,第一个强调的,依旧是个人德行的重要性。“德不配位,必有余殃”,仍是现代识人评人用人的首要标准及其因果认识。如果评价谁失德失范了,那基本上人设垮塌。
人类社会发展到如今,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已不满足于探索地球,自然认知在逐步扩大,但智慧的发展却止步不前。无论国家民族抑或个人,遇到困难迷惑,无不端起书本,再从“轴心时代”所奠定的那些核心价值和普遍原则中寻找答案。包括孔子在内的这些高山仰止的大智慧,在今日不是过时了,而是依然尚未彻底实现。
复旦哲学教授王德峰认为,当代人感到无家可归,是因为经济生活的基本方式是资本的运作和资本的增殖,而这不包括精神内涵。人们在这样的经济运作中无法安心立命,因此产生了对精神家园的渴望。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快、变化迅速,与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巨大差异。在追求效率和功利的当下,孔子所倡导的“仁”“礼”等道德规范可能被视为过于理想化,难以在快节奏的竞争环境中得到充分践行。岂不知,孔子的“礼”并非单纯的等级制度,而是一种规范人们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准则。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借鉴甚至发展孔子的“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同时强调人人平等的基本价值观。
社会浮躁、人心思变,急需上层建筑精神家园的照拂。因此,追思追问孔子精神内核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继承、发扬,进而践行到实际中,在当今社会更具现实意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秉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牢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要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担当,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等等,均需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付诸行动。
哲学是反思的结果,结果是思考的印证。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跨过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仍然具有“轴心”般的吸引力。我们一次次地回味孔子、瞩望轴心时代,就是要更加感悟他的精神世界,与当下实际相结合,构建个人精神家园与社会和谐秩序,以期行稳致远。
后记:
写完后,检查了几遍。笔力十分有限,难以匹配孔子伟大功绩,但思考了很多:
1.这种1000字的规定要求,十分锻炼人。能用最少的语言把事儿说明白,得下功夫,尽管我写的不咋地,但又一次得到了锻炼。
2.曾有人这样评价写作的人:能写文章的人,文笔是一方面,作者绝对是具备思考力的人。因为除了对事物的认知,还有谋篇布局,简单地说,就是想好先写啥、后写啥,哪段的主题是什么,装什么素材。这样挺省事,个人认为要比意识流好些,当然,也因人而异。
3.文章这东西,并无一定之规。小切口可以说大问题,大切口也可以盯着小问题说,主要看笔者怎么设计。
4.读书十分有用,不读书而又写出文章的人,寥寥可数。但读了书却又不能取其精华为我所用,读书的意义将逊色一层。
5.写作是读书的一部分,反之亦然。边读边写,边输入边输出,是提升认知、锻炼能力的绝佳途径。
6.读书还得读大部头的经典;读书活动还需如期举办。
以上,与书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