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朝的将士,有很多都是在历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而作为文官的则在少数,其中值得一说的除了“三杨”,便还有一位辅佐过五位皇帝的于谦。对于于谦,每个人的印象都是忠贞清廉,敢于谏言,在明史中,也是这样记录的,于谦被誉为明朝肱骨之臣,那么他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今天笔者要向大家讲述的就是于谦这波澜壮阔的一生。

幼年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谦,1398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府。于谦的祖父是洪武年间的工部主事,所以于谦的家庭还是很好的,至少有条件让他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据传于谦出生前的那个晚上,他的父亲于仁做一个梦,梦见一个绯袍金幞的神对他说:我感动于你们于家对我的供奉,也感动于你们于家一门忠义,所以我文天祥打算转世投胎,来做你们于家的子嗣。于仁听了这话,大吃一惊,赶快口称逊谢,说不敢当。但梦中那位金神说完转眼就不见了。于仁醒来不久,于谦就出生了。而于仁之所以给孩子起名叫“谦”,就是“以志梦中逊谢之意”。就是说对于文丞相的盛意,他心里还一直惴惴受之不安。于谦少年时期便十分喜爱读书,有着宏大的愿景。在他很小的时候,大概是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就曾看出于谦可能是以后的宰相。八岁时,于谦就可以和别人对仗诗句,他对出的对子不仅十分工整,而且其中有他自己的风骨。所以说,在少年时期,于谦就已经显出他的不俗之处。

进士及第

永乐年间,朱棣十分重视教育,所以给了很多人读书的机会。永乐十九年,于谦考取了辛丑科的进士。揭榜当天,考上的举人都要进宫觐见皇上,有史料记载,于谦当天夜里居然喝醉酒,等他见到朱棣的时候,他似醒非醒,其他的举人都十分端正,而于谦却是个例外。因为他的特殊,朱棣也注意到了他,便向他提出问题,谁知于谦的举止十分不合礼仪,当着许多人的面,于谦便直言敢谏,笔者相信,当时所有人都是懵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棣好像对于谦的行为没有过分在意,只当是他在说瞎话。说罢,让各位举人结合当天的景象作诗,谁知道,于谦这个犟脾气,直接点名了社会现状,将很多大臣不敢说的话都表现在了诗里。朱棣生气是必然的,于谦说完便倒下了,连累的是皇太子朱高炽,朱高炽便开始请罪,于谦在一旁睡得正香。朱棣回寝宫后,朱高炽带着喝醉的于谦去向皇上请罪,于谦喝得不成人样,只是睡着了。那天晚上,道歉没道成,于谦竟在朱高炽身上睡了一夜,想到这里,笔者便觉得后面朱棣居然还能那样对于谦,也是一件奇事。

第二天,于谦酒醒之后,问了朱高炽,才知道自己昨天晚上做出了非常荒唐的事情。就在这个时候,朱棣要求于谦写一份对于现在局势的分析,于谦让朱瞻基准备好笔墨纸砚,而且还在朱棣的宫中向朱瞻基讨茶喝,连朱瞻基都说,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看见有人敢在皇帝寝宫讨茶喝。写完之后,朱棣看到于谦的分析,对朱瞻基说:“我这把年纪,居然还能遇到这样的人,这真是我大明的福分啊,也是你小子(朱瞻基)的福分啊”。通过这句话,大概就可以知道,之后的朱家人对于谦的重视程度并非一般。

为官清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此之后,于谦便成为了朱家人的官。朱棣为了培养于谦,也耗费了很大的心血。不过于谦并没有让朱家人失望。他在各地做巡抚时,百姓们对他的评价都是极好的。明朝在于谦的帮助之下,解决了很多难题。但是于谦虽然得到诸多的喜爱,他自己却是一点都不恃宠而骄,为官十分清廉。正统年初,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内阁朝政,都很重视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三杨”去世后,太监王振开始掌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这就足以看出于谦的独特之处了。

北京保卫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谦一生,为明朝所做出的最大贡献应当就是北京保卫战。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怂恿明英宗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埜极力劝谏,但明英宗不听。邝埜跟随明英宗管理军队,留于谦主持兵部的工作。待到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此时郕王监国,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此时便有人提出要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提议南迁的人应当斩首!京师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动便大事去矣。难道不见宋朝南渡的故事吗?”于谦力主抗战,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在北京保卫战中,于谦全权负责防御之事,在他的努力下,北京城没有被也先攻陷。后来他考虑到国不可一日君,请皇太后立郕王为皇帝,郕王再三推辞。于谦大声说:“我们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个人打算。”郕王于是受命,登基为帝,于谦的很多建议代宗都认真采纳,可以得见,于谦的地位非同一般。

夺门之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景泰八年,明代宗朱祁钰病重,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便让明英宗朱祁镇夺回帝位,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诬陷于谦等和黄囗制造不轨言论,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石亨等拿定这个说法,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萧维祯审判定罪,坐以谋反,判处死刑。王文忍受不了这种诬陷,急于争辩,于谦笑着说:“这是石亨他们的意思罢了,分辩有什么用处?”奏疏上呈后,英宗还有些犹豫,说:“于谦是有功劳的(谦实有功)。”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明英宗的主意便拿定了。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被斩杀了。在中国历史上,这一直都是一个冤案。

沉冤得雪

于谦死了之后,由石亨的党羽陈汝言任兵部尚书。不到一年,所干的坏事败露,贪赃累计巨万。明英宗召大臣进去看,铁青着脸说:“于谦在景泰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陈汝言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石亨低着头不能回答。不久边境有警,明英宗满面愁容。恭顺侯吴瑾在旁边侍候,进谏说:“如果于谦在,一定不会让敌人这样。”明英宗无言以对。这一年,徐有贞被石亨中伤,充军到金齿口。又过了几年,石亨亦被捕入狱,死于狱中;曹吉祥谋反,被灭族,于谦事情得以真相大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宪宗成化初年,将于冕赦免回来,他上疏申诉冤枉,得以恢复于谦的官职,赐祭,诰文里说:“当国家多难的时候,保卫社稷使其没有危险,独自坚持公道,被权臣奸臣共同嫉妒。先帝在时已经知道他的冤,而朕实在怜惜他的忠诚。”这诰文在全国各地传颂。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采纳了给事中孙需的意见,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赐在墓建祠堂,题为“旌功”,由地方有关部门年节拜祭。万历十八年(1590年),改谥为忠肃。杭州、河南、山西都是历代奉拜祭祀不止。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南巡,题写匾额“丹心抗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评

于谦这一生,清正廉洁,为明朝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他本人,也成为历史上相传的一段佳话。在历史上,很多人都对这位肱骨之臣做出十分正面的评价,也为他的含冤而死感到可惜。《明史》赞曰: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及时遘艰虞,缮兵固圉。景帝既推心置腹,谦亦忧国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伟矣。变起夺门,祸机猝发,徐、石之徒出力而挤之死,当时莫不称冤。然有贞与亨、吉祥相继得祸,皆不旋踵。而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卒得复官赐恤。公论久而后定,信夫。在全国的很多地方都建有纪念于谦的祠堂,可见于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在笔者来看,于谦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