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粟裕”阮友安:美国人现在都恨他,85年曾让解放军吃了小亏
梅子就是我
2024-10-06 11:00山西
阮友安,这个名字在1985年曾使解放军略受小挫,他的不凡人生,是从士兵到将军辉煌转变的象征。
1945年8月,他开启了在越南解放军中的征程,如同粟裕将军那般,阮友安也亲身经历了从士兵逐步转变为将军的过程。
阮友安,作为新生代中的后起之秀,已在越南军界脱颖而出。西方军人对他的态度爱恨交织,特别是在越战与美军对阵时,他的战绩令人印象深刻。
【从工人子弟到传奇将领】
阮友安于1926年出生在越南宁平省,为工人之子。
1945年,他投身于越南解放军(越南人民军的前身,由救国军、越南解放军宣传队和其他武装组织统一合并而成),短短一年之后便成为印度支那共产党的一员。
1946年11月,越军正式参与抗法战争。
1951年2月的抗法战争时期,越南解放军正式由“卫国军”更名为现在大众更为熟知的“越南人民军”,初步整合主力、地方、游击这三种武装力量。
越军体系在抗法战争中经受了洗礼,阮友安也不断晋升,从营长逐步升至步兵316师98团团长。
1958年,他被授予中校军衔,于1963年出任步兵325师师长。
1964年末,他率部队南下,前往越南南方支持武装斗争,次年出任西原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
1965年秋,阮友安身为资深中校,亲自指挥B - 3战线的伏击战。尽管最终未能取胜,可他的领导才能与战术智慧却令人敬重。
即便身处困境,他也毅然撤回指挥所,保存力量。
阮友安的一生被战争硝烟笼罩,他与战场生死相依,宛如历史中的神秘魅影。北越高级将领行动隐秘,常常使用化名作战,致使外界对他们知之甚少。
在秘密档案里,关于阮友安的背景和历史也仅有简短的几行描述:其有着45年的军旅生涯,且大部分时间都在越南的两大战争的战火中经受磨炼。
阮友安生于1926年,籍贯河内。他的父亲曾为白梅机场的技工,因而参与了1937年于越南境内发起的抗法运动。
侵略者面前,父亲顽强抵抗的精神,于小小的阮友安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
此次抗法运动期间,阮友安的父亲被法国人掳走囚禁。
在父亲被抓捕之后,阮友安也渐渐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1945年,经过数年锻炼、年满19岁的阮友安,借着秋季革命胜利的东风参军入伍。
阮友安在军队里训练刻苦,每次冲锋都一马当先,故而晋升迅速。
他从士兵起步,逐步晋升为训练班长、连政治委员,在奠边府战役期间还担任了团长。
在抗法战争之后,阮友安继续担任参谋和师长等职务,指挥了多个师,如有着光荣历史的第三十五师、第一师以及第三百零八师。
在此期间,他始终担任高级军事学院院长,事业蒸蒸日上,阮友安还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的妻子是一位普通化学教师,二人育有三个孩子,之后又有了三个孙女,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阮友安步入晚年时,战争岁月已然过去,生活趋于平静,可他对往昔驰骋沙场的日子依旧记忆犹新。
在一本回忆录里,阮友安提到了德浪河战役,阐述了自己的战术思考,还讲述了参与指挥行动的情况。他们旨在围困美军阵地,吸引西贡部队前来增援,进而歼灭其有生力量。
当时,他们获悉美军已在越南登陆,于是设计了战役的三个阶段:其一,攻打波来梅,引诱南越军队出动从而进行伏击;其二,筹备打击可能前来增援的美国部队;其三,随时做好对可能于后方空降的美国人发起攻击的准备。
阮友安作为B - 3战线的副指挥官,率领一个40人的小队奔赴前线指挥所,参与这场策略性战役。
1965年10月,越南解放武装力量于西原战场掀起波莱梅战役高潮,与南越和美军对抗,其目标为突破防线并粉碎援军。
美军总司令威斯特摩兰启动“搜索与歼灭”战略,派遣新组建的第1骑兵师实施空降搜索攻击。
然而在德浪河谷,他们与越军步兵团正面遭遇,史上首次大规模直升机空降战由此爆发。
越军阮友安等人迅速作出反应,先下手为强,对新接替战斗的第1骑兵师发起打击,美军损失惨重,战斗16小时后,损失人数达479人。
与之相较,越军的损失较少,总数为354人。
阮友安因这场战役而被深深铭记,在他的指挥下,越军于火力差距悬殊的情况下表现优异,沉重打击了美军士气,使威斯特摩兰的战略暴露出缺陷。
战后,解放武装力量重新进行布局调整,组建步兵第1师,由阮友安出任师长。1967年11月,阮友安于德都1号战役里再度使美军遭受重创,赢得最大战役胜利。
1968年,阮友安被调往越南驻老挝志愿军司令部任职。
70年时,他指挥了139号战役,将皇家老挝陆军粉碎,得以保住查尔平原的控制权。没过多久,阮友安担任步兵308师师长,这位处于一线的指挥员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