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迎献帝到许都,背后是颍川士人的布局,当地豪族成最大赢家
郁郁乎文
2024-10-05 21:31江苏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在颍川许县一带平定了黄巾军,忽然就收到了朝廷的诏令:
封曹操为镇东将军,继承其父曹嵩的费亭侯爵位。
自己正在豫州扫荡贼寇呢,为什么忽然受到嘉奖?
这道诏书的背后,隐藏着大大的玄机。一个叫董昭的人,在背后帮了大忙。
董昭写信给杨奉:兖州的军队驻扎许县,近在眼前,他们有兵有粮,国家应当依靠仰仗他们。
原来白波军的首领杨奉,是献帝身边兵马最强的将领。因为缺乏外援,在董昭冒名信件的提醒下,决定和曹操结盟。
这一时期控制献帝的都是实力派。在原来的体系下,他们都是权力的边缘人物。如今风水轮流转,这些人一跃站上了大雅之堂。
他们控制皇帝,让自己的军事政治行动具有合法性。董卓控制了皇帝,向天下发号施令,一时间权倾朝野。
董卓死后,掀起了争夺献帝的大战。参与争夺的,有凉州集团的李傕、郭氾,白波军。同一派系的内部,也常常会吵得不可开交。
但这些人进入权力中心,就产生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画面。大家都像观赏动物一样看着献帝,围观献帝。
途中,献帝没有行宫,只能用荆棘做成篱笆围起来歇息。他与群臣商议事情,兵士就围着趴在篱笆上像看戏一样,边看边嬉笑。
他们会因为各种“功劳”,向皇帝请求封赏。一时间,庶族百姓摇身一变成为官员,医师、走卒等被封为校尉,以至于朝廷印章都不够,只能临时雕刻或者写成文字代替,这都还供不应求。
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随着献帝的东迁而逐渐消弭。献帝历经艰难险阻,一路由长安返回雒阳。关中以及关东,是文教昌盛、士人儒士云集之地。
在这里,豪族浸濡在儒家的教育中,忠君思想是当时比较普遍,“退家则尽心于亲,进宦则竭力于君”。
这样的游戏规则下,忠君的人也受益颇多。既有升迁、赐钱、赐田宅、增食邑、封子侯、除子等,也有钦赐仪仗、诏书褒扬或表彰门闾等,甚至还赐建永久性纪念与教育性质的画像立祠、刻石旌表等。
对忠君者不只有物质方面的奖励,精神上的褒奖更加令人痴狂。还有画像立祠、刻石旌表等精神方面的褒奖,如东汉永平中期,“显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
对于豪族来说,这是多么极端荣耀的事件。这些荣誉累世传家的资本,是上升为士族的台阶。所以都会对皇帝保持极大的尊敬。
受到前所未有的尊敬,也深切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到了196年,情况渐渐平稳。这一年的正月,献帝来到了安邑,他感觉一个新的时代可能即将到来,于是郊祀上天,大赦天下,改元建安。
原本混乱的国家逐渐恢复了秩序。关东地区,少部分豪强胜出,占领了一州或者数州地盘。
颠沛逃难的豪族,也开始稳定了下来。他们回想起黄巾之乱以前,当时,生活相当优渥。旧有的秩序,对他们而言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因此,当他们看到百废待兴的家园时,满脑子想的就是回到过去的制度。
豪族通过影响皇权,来实现自身地位的上升。在这个过程中,豪族结成了地域联盟。皇帝所在的地方,人口和资源富集,成为天下之中。因此迎立皇帝的做法具有很强地域性。
诸多地域集团中,比较具有竞争力的,有冀州为首的河北集团。
河北集团对于皇权的支持由来已久,东汉皇帝与河北豪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正是通过河北之行,收获了当地豪族的支持,在冀州鄗城称帝,最后取得了天下。
河北豪族也因此跻身顶级豪族之列。但在此后,河北豪族的地位却日渐下降,风头完全被河南的汝颍、南阳等地等地豪族盖住。这一次,献帝同样距离河北无比接近,河北豪族仍然想复刻支持刘秀的壮举,实现地位的翻盘。
而当时雄踞河北的,是实力雄厚的袁绍。河北豪族在当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以沮授为代表的河北豪族,敏锐看出献帝的战略价值,认为关东豪族会争相迎接,于是建议袁绍:“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并且劝袁绍尽快行动,如若不然,将会被其他人捷足先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