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出行高峰,一场围绕电动汽车充电的"拉锯战"在高速服务区上演。80%电量不肯让,非要100%才走,两位车主当场杠上,差点动起手来。这一幕,不仅反映出节假日服务区充电桩紧缺的问题,也折射出一些车主在公共资源使用上的"任性"心态。面对火爆的假期出行需求,服务区如何缓解充电焦虑?车主们又该如何以更包容、理性的心态对待?这起事件,给了我们诸多思考。

先来还原一下事件经过

国庆期间,高速服务区迎来出行高峰,电动车主们无不焦急地等待充电。当一位车主好不容易等到前车充到80%时,眼看终于轮到自己了。谁知那位车主非要充分到100%才肯让位。无奈之下,后车主上前沟通,请其先让自己充一下,继而遭到拒绝。双方言语冲突随之升级,差点动起手来。后排车主们眼看矛盾激化,纷纷劝说那位"任性"的车主,但依然无济于事。就这样,一场车主与车主、个人利益与公共秩序的拉锯战,在充电桩前陷入僵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表面看,这起冲突只是因为区20%的电量

但实际上,它折射出多个层面的问题。首先,它暴露出节假日服务区充电桩紧缺的短板。数据显示,十一期间,服务区充电桩繁忙指数比平时高出一倍有余。当成千上万的电动车主涌上高速,仅有的几个充电桩根本无法满足需求。车主们排队等候数小时,好不容易轮到自己,自然都希望充满电再走。久旱逢甘霖,一朝得"桩"难,这种心情可以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问题在于,当一个人的需求与他人的需求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如何权衡?如果每个人都只顾自己,一味地索取,那最终受损的还是整个群体的利益。80%的电量,足以支撑几百公里的路程了。在服务区这样的公共场所,适当让一让,给他人一个充电的机会,无疑是互利共赢之举。反之,一味地强占资源,不仅会加剧他人的焦虑,也会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毕竟,充电只是出行的一个环节,而不是终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我们也可以体谅那位执意充满电的车主

毕竟在漫长的等待后,好不容易轮到自己,任谁都希望能充得尽兴些。尤其在国庆出行高峰,谁也不想因电量不足而半路抛锚。再者,那20%的电量,或许正是车主安全感的来源。譬如一些车型,充到80%可能只有300公里续航,而充满则能跑到400公里以上。这种心理,也是人之常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如何在保障个体诉求的同时,最大化公共利益。有网友提出,或可对充电实行阶梯式计费,电量越高,价格越贵。这样一来,想充满电的车主就得多付出一些成本,自然会主动为他人留出机会。同时,超长时间占用充电桩,也会受到经济上的制约。这不失为一个值得探讨的思路。

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唤起每一位车主的公德心

出行在外,难免会遇到各种资源紧张的情况。与其争抢,不如换位思考一下他人的感受。就像这次充电事件,如果每个人都能多为他人考虑一分,主动在80%时让位,整个充电效率必将大幅提升,每个人的等待时间也会相应缩短。反之,如果都固执己见,争个"你死我活",最终受损的还是每一个人的出行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底,出行最考验的,还是一个人的修养和格局。当小我与大我发生冲突时,我们能否放下身段,多为他人着想一分?当公共资源紧缺时,我们能否摒弃独占的念头,让利他人一二?这考验的,不仅是驾驶技术,更是每个人的心理素质。或许,当我们学会更加理性、包容地对待他人,学会更加文明、有序地使用公共资源时,这一次出行,也就成为一次心灵的洗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充电口前的争执,折射的是公共资源紧张背景下,个人诉求与公共利益的冲突。它提醒我们,出行不仅仅是一次身体的旅程,更是一次心灵的修行。唯有放下执念,多为他人着想一分,唯有摒弃独占,让利公共一二,这场争论,才能不再上演;高速出行,才能驶向更加文明、有序的远方。你是如何看待这起充电事件的?不妨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但无论立场如何,请记住:出行在外,谦让一步,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