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毛主席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爆炸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人们满眼热泪,欣喜若狂,欢呼雀跃,内心久久都不能的平静。

炸响这颗原子弹是来之不易的,它的背后不仅有无数英雄的汗水,更有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的壮举

我们也要搞一点原子弹

1945年,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仅仅43秒后,广岛便成为一片废墟。

过了几天,在延安的一次干部会议上,毛主席指出:原子弹能不能解决战争?不能!原子弹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弹而没有人民的斗争,原子弹只是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毛主席和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时又说到,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

1949年12月18日,毛主席在苏联与斯大林会晤。在会上,毛主席提出,中国希望苏联能帮助研制原子弹

后来斯大林和苏联的安全部门领导人贝利亚谈起这件事,贝利亚明确表示不愿意。

但是,苏联方面却特意为毛主席,播放了苏联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电影纪录片。

在归国途中,毛主席对叶子龙说:“这次到苏联,开眼界哩!看来原子弹能吓唬不少人。美国有了,苏联也有了,我们也可以搞一点嘛。

不久后,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扬言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这让台湾的蒋介石兴奋了很久。

1951年,居里夫人的女婿诺贝尔奖获得者约里奥.居里让人向毛主席传话,“请转告毛泽东同志,你们要反对核武器,自己就应该先拥有核武器”。

这一时期,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毛主席对原子弹的态度,也从战略上的蔑视,逐渐转变到战术上的重视。

1952年6月,毛主席指示,让有关部门向苏联方面表达了给予研制核武器方面援助的请求。但是,遭到了苏联的拒绝。

1954年10月,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受邀,访问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与赫鲁晓夫

毛主席再次向赫鲁晓夫表达了希望苏联帮助中国研制核武器的想法。

毛主席说:“我们对原子能、核武器感兴趣。今天想同你们商量,希望你们在这方面对我们有所帮助,使我们有所建树。总之我们也想搞这项工业。”

对于毛主席提出的请求,赫鲁晓夫婉言拒绝,但是没有将大门关死。

赫鲁晓夫表示,可以先帮助中国建设一座小型原子堆,建议中国借这个有利的条件,先培训一批专业干部。

另外,赫鲁晓夫还答应,中国可以派人到苏联进行相关方面的学习。

在1955年1月15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说:“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因为我们一向的方针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不是消极防御的。”

在会上,中共中央作出了研制核武器的战略决策。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进一步指出:“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

毛主席的话不言而喻,在当今的世界上,要想不被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原子弹

此后,毛泽东又确定了“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发展核武器和导弹事业的方针。

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中国一方面努力争取苏联的帮助,引进“两弹”技术,少走弯路。

另一方面,强调要做好“消化、吸收”工作,要大力培养专业人才,建立工业基础设施,扎实推进原子弹的起步工作。

同时,成立了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由聂荣臻任主任,陈赓任副主任。委员有万毅、刘亚楼、萧劲光、张爱萍和钱学森等22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统一领导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不久后,将负责领导特种部队的组建工作的国防部第五部,合并到国防科委。

1957年,中国经过与苏联多次谈判协商,两国正式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议。

协议规定:为援助中国制造原子弹,苏联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数据,并派专家来中国,帮助中国研制原子弹

核武器研究院的科技人员,听到这个消息后,都非常兴奋。一个个都摩拳擦掌,打算大干一场。

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于1958年建成了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

有了苏联的帮助,中国的原子弹事业,轰轰烈烈地干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赫鲁晓夫

科技人员们罗列了很多关键的技术问题。大家盼望着,苏联的专家能早点儿来,向他们请教这些问题。

但是事情的发展,并不像科技人员想象的那样美好。

1959年初,苏联派了一位专家来到中国。

这位专家对原子弹的技术问题,一个字也不提。无论中国的科技人员怎么问,他就只重复一句话“你们都去工厂实习”。

苏联专家的口袋里,装着一本原子弹的资料。上班的时候,他就拿出来看一看。下了班,把资料合上,装进口袋里就走。

苏联原子弹专家的这本资料,从来也不让中国人科技人员接触。

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原子弹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中国研制原子弹爬坡的时候,苏联在1959年6月,单方面终止合同,拒绝为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模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0年7月16日,赫鲁晓夫完全翻了脸,决定撤走在华全部专家。

8月23日,在核工业部系统工作的200多名苏联专家,全部按照命令撤回苏联。临走时,他们带走了所有重要的图纸数据,原来答应的设备也不再提供

毛主席深知自力更生才能不被人卡脖子,毅然决定,自己动手,从头开始,准备用8年时间,造出原子弹。

毛主席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

中央也把原子弹工程定名为“596工程”。并下定决心,一定要造出“争气弹”来

1961年7月,在北戴河,国防工业委员会召开工作会议。

在会上,委员们就“要吃饭”,还是“要原子弹”的问题,展开讨论。大家意见不一,争论异常激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有一部分人说,苏联专家撤走以后,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不行。而且,我们国家的工业基础也比较差,没有苏联的援助,这件事情根本就干不成。

他们主张先下马原子弹,等我们国家初步建设起来以后,条件允许了再搞。

但是,陈毅、聂荣臻、叶剑英、贺龙等几个元帅,深知尖端国防的重要性,明确主张要上马原子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政治局的会议上,陈老总说:“中国人就是把裤子当了,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

刘少奇说,现在不要争是上马还是下马,先把情况摸清楚,派人去调查一下,然后再来决定。

会后,党中央决定,让张爱萍去基层,就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有关情况展开调研。

经过1个月的调研,张爱萍把精心准备的调研报告,向党中央做了汇报。

党中央认真研判调研报告后,最终下定决心:自己动手,从头做起,勒紧裤腰带,突破国防尖端技术,制造出“争气弹”

1962年,为了加强对原子能事业领导,中央专门委员会正式成立。毛主席拍板,由周恩来总理挂帅,决定举全国之力,开展原子弹和导弹技术攻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专委成立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周恩来总理连续三次召开会议。

周总理指出: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戒骄戒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认真抓紧,踏踏实实地努力工作。

另外,周总理要求大家尊重并掌握科学规律,不要怕失败,争取多次实验,求得最终的成功。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科技、工程、军队等工种,把几十万人投入到原子弹研制的伟大事业中。

这一年,毛主席两次作出批示,“对尖端武器的研究试制工作,仍应抓紧进行,不能放松或下马”、“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核工业部制定了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方针,明确主要技术以核工业部为主,同时要积极考虑全国大力协同作战。

关于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物理爆炸试验、各项主要技术关突破、核材料生产等,这些专业技术,不能依靠别的部门,必须由核工业部自己负责研究解决。

但是,原子弹的其他相关部件、器件、测试手段,以及相关的配套协作工程,涉及面十分广泛,离不开其他部门的支持。

它们涉及到国防各工业部门、民用部门、科学研究部门、大专院校、各军种、兵种许多部门,是一个全国性的系统配套工程。

例如,原子弹直接配套的特种雷管、炸药,是兵器工业部所属厂、所研制的,许多特殊电子元件、器件是电子工业部所属厂、所研制的。

还有,托举原子弹的铁塔,是北京金属结构厂生产的。这个铁塔,是无缝钢管自立式铁架,整体上由8647个构件组成。

如此多的部件,从北京运到新疆的戈壁滩上,需要许多车辆一同运输。

当听到核试验基地急需运输车辆运送原子弹相关部件时,北京市把刚领到的400辆解放牌汽车,全部调拨给核试验基地使用。

当北京把这些崭新的汽车,送到核试验基地时,接收的官兵心里非常感动,甚至都流下了热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铁塔的部件到了新疆的戈壁滩后,还要在罕无人烟的戈壁荒漠上,进行安装,可想而知,这项工程的难度有多大。

1964年6月26日,托举原子弹的铁塔,安装成功后,远远地看去,就是罗布泊地区一座高大雄伟的独特风景。

爆炸前,每个人眼睛上,都要戴一副防止核辐射的眼镜,用来保护眼睛。这些防辐射眼镜,是由民用工业部门制作的。

还有许多测试仪器,如高速照相机、特殊示波器、精密天平、精密电表等。对原子弹试验工作来说,这些仪器缺一不可。这些仪器,离不开生产他们的工厂。

这段时间,为了研制原子弹,全国几乎各行各业的人民,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那些值得永远铭记的画面

在1958年8月的时候,32岁的邓稼先,被中国任命为原子弹的总设计师。

邓稼先就任后,到几所名牌大学,招募了28名新毕业的大学生,开始了紧张而有意义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新来的大学生,谁也没有见过原子弹长得什么样子,还有的甚至都没听说过原子弹,怎么搞原子弹的理论设计?

刚开始,他们找来了三本教科书,开始了原子弹的“研究”,后来又在国内找到了一些原版经典著作,边阅读,边计算。

他们一周工作7天,每天三班制,用的不是计算器,更不是大型计算机,竟是中国古老的算盘!

后来中国从苏联买来500个滚筒形的手摇计算器,给了他们一些,他们就改用了这种“新”式计算工具。

这些手摇计算器,使用的时候,要先将数字线小心地对齐,然后再把滚筒摇好几圈,操作非常不方便。

整体数据每算一遍,要花一个月。在计算了9遍后,终于找到了那个关系到中国命运、民族命运的关键数字!

在原子弹研制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的经济处于极端困难的时期。

由于粮食和其他副食品的严重短缺,大家的身体出现了严重浮肿现象,指甲也瘪缩了回去。但是,这些研究人员,仍然没有停下手里的工作。

在青海高原缺氧条件下,他们长期忍着饥饿,进行着超强度的工作,体力已经非常虚弱。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灰心丧气、消极怠工,他们坚信一定能够成功!

他们实在饿了的时候,就喝一杯酱油汤或糖水,坚持一个小时;再饿了,就吃一粒伊拉克蜜枣,再坚持一个半小时。大家谁也不愿意倒下!

邓稼先看到大家挨饿,心里不忍,就把岳母给外孙女买的饼干,拿到办公室,分给科技人员,给他们增加一点儿营养。

聂荣臻元帅在“征集”粮食的的时候,说过一段感人至深的话:

我以革命的名义向大家募捐,请求你们立即搞一点粮食和副食支援我们的试验基地吧,我们的科技人员太苦了,他们能不能活下来,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和聂荣臻元帅

负责最后加工的,是一个山东来的车工。他是从全国各地的2000多名优秀的车工中选出来的,名字叫做原公浦。

为防护那强大的放射线,他必须戴着厚厚的双层乳胶手套、头盔和笨重的防护服在一台老旧的球面机床上,进行操作!

他心里知道,核心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相当严格,误差不超过一根头发丝的几分之一。一旦弄坏一个核心部件,就等于毁掉千万人这多少年来的劳动成果。

剩下最后三刀了,此时,这个核心部件就在他的手里。三刀过后,要求核心部件的精确度,必须达到小数点后三位数,车坏了,就没有了!

只见他车了第一刀,量了量,没超出;然后是第二刀,量了量,还不错;最后一刀车完后,一量,小伙子直接瘫坐在地上,他成功了

1964年10月16日,北京时间下午2时59分40秒,历史性的时刻到了,主控制站技术人员按下决定历史的电钮。

随后,自动控制系统进入自动控制状态。这时,倒计时从10到0,逐一跳动。这10秒,每一秒都扣动着人们心弦。

人们的心里也默数着,“10,9,8……2,1,0”,强光一闪,天地一声轰鸣,巨大的蘑菇云,向天空翻滚而起,直冲蓝天

“成功了!成功了!……”人们欢呼跳跃,热泪盈眶,他们日夜奋战,终于有了结果,兴奋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

原子弹试验现场,张爱萍拿起的电话。南海西花厅里,周恩来总理拿着红色的话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爱萍将军

“报告总理,我们成功了!”红色电话里传来张爱萍极为兴奋的声音。

周恩来总理压着心中的激动,平和地问:“一定要搞清楚,是不是真的核爆炸?”

张爱萍眼里含着泪水,向总理汇报:“总理,已经确认过了,是核爆炸,是核爆炸呀!”

张爱萍继续说,我们已看到爆炸后产生的火球,蘑菇云正在上升,托举原子弹的铁塔已经消失……

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央,向原子弹研制和参试人员,表示了热烈的祝贺。

放下电话后,周恩来总理马上赶到人民大会堂,向一直等待他的毛主席,报告了这个好消息。

当毛主席听了周总理的报告后,心里虽然也很激动,但是,他显得更为严谨,说:“是不是真的核爆炸?要继续查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毛主席笑着说:“导弹、原子弹有很大成绩,这是赫鲁晓夫帮忙的结果,撤走专家逼着我们走自己的路,要给他一吨重的勋章!”

事后统计,以当时的人民币计算,从铀矿勘探到爆炸成功,中国花费了107亿。

在当时,国家经济条件非常不好。全国人民虽然饭都吃不饱,但是大家勒紧裤腰带,默默地支援着中国的原子弹事业

为了祖国的强大,他们虽然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些人更是付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终于搞出了原子弹,回击了赫鲁晓夫的话。

他们曾经生活艰苦、忍饥耐饿,却依然选择了奉献!正是这些人,牺牲了个人的青春和生命,才让我们的国家变得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