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花瓷是枫溪瓷的一个门类,也是潮州最具地方特色的工艺陈设瓷之一,经常与捏塑瓷花相结合,称“通花寄花”。20世纪90年代后期,通花瓷开始走向没落,好在如今有越来越多热爱潮州非遗文化的年轻人开始深入钻研通花瓷制作技艺,为通花瓷注入更多新鲜元素,来自叶竹青陶瓷文化研究院的叶昊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记者 刘嘉琴:叶昊出生在陶瓷世家,从小看着爷爷叶竹青和其他长辈捏瓷花、雕通,随着时代的发展,他逐渐意识到,要想让枫溪瓷烧制技艺焕新发展,传承和创新缺一不可,像叶昊最新的通花瓷作品《生旦净末丑》,采用“非遗+非遗”的模式,将通花瓷和戏曲行当进行融合,使得这套作品无论是在颜色还是造型上,它的艺术性和观赏性都得到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瓶体玲珑通透,瓷花生动立体,如此精湛的手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作为潮州彩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叶竹青的孙子,叶昊自小耳濡目染。不过他真正开始学习通花瓷制作技艺是在16岁那年,从入门到打磨出第一件个人的通花瓷作品,他花了足足8年时间,这足见通花瓷制作技艺难度之大。

叶昊:我觉得最难克服的是设计,比如你用树脂材料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纹案图案,但陶瓷不可以,它具有收缩的特性,因为陶瓷要烧制,烧制肯定会收缩。我第一次设计出来的镂空纹样,拿给爷爷看,爷爷看了之后说好看是好看,但是实现不了,做不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你看这里这一道刀刻是很锋利的,烧制收缩的话会加大它的收缩程度,所以会使它断裂,实现不了。我才知道,原来做通花瓷,这个纹样在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陶瓷的这些特性。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磨练中,叶昊逐渐从“门外汉”成长为技术能手,并独当一面。近年来,叶昊在传统通花瓷的基础上不断创作新产品,尝试让通花瓷突破艺术品的界限,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记者 刘嘉琴:大家看我跟刚刚有什么不一样吗?看!不一样的点在这里,这是叶昊老师设计的瓷花胸针,瓷花一般都出现在通花瓷瓶上面,把它做成文创实属少见,而且都是手工捏制而成,非常精致小巧,看,就是这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胸针、发簪、丝巾扣……各式精致的首饰美而不艳俗、华而不招摇。这套集艺术美感与实用功能于一身的通花瓷饰品《花花世界》,充分展现了非遗技艺与生活美学的深度融合,并凭借其卓越的品质与独特的文化价值,成功入选了2023年广东非遗手信名单。

叶昊:当时做这套文创产品其实是来源一个粉丝的灵感。她说能不能把牡丹花造型做小一点,就跟指甲盖那么大,她要用来当耳钉。后来捏了十几朵,烧出来只有一朵成功了。刚好碰到去年广东省评非遗手信,我就想如果要做小造型,牡丹花成品率低,那我做玫瑰花的成品率应该不低,可以试一下。做成文创产品,它的优势是能更好传播出去,因为传统通花瓷的制作比较复杂繁琐,所以价格会偏高。如果做成这种文创类的,价格是比较有优势的。

作为95后青年,叶昊和其他同龄人一样,喜欢电竞、动漫,喜欢刷短视频,而他也巧妙地将这些符合年轻人审美和喜好的元素融入通花瓷的创作和宣传中,通过入驻社交平台、拍摄短视频,拉近传统文化与年轻人的距离。目前,仅在哔哩哔哩网站上,叶昊的通花瓷短视频作品就已获赞近114万,影响力之大不言而喻。

叶昊:比如我们通花瓷上面的瓷花,很多无法一比一写实地制作出来,但我们可以学习动漫里面的花,把瓷花二次元化。B站的话,我是从2022年开始做自媒体,好像2021年就有开始发布视频了,主要的粉丝群体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我主要的目的是更好地宣传这项非遗,我的视频内容有一些是比较戏剧性的,有一些是通花瓷制作过程,就是让人看起来很解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创作的同时,叶昊也在不断思考非遗在当下如何传承的问题。于他而言,这是家族传承的责任,但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也驱使他坚持尝试传统工艺的新表达。

叶昊:一开始学习家里有一点逼迫的成分在,但是后来我觉得如果到我这一代,没有人去传承这个非遗,那以后这个非遗是不是就会面临跟其他小众非遗一样濒临灭绝的问题,那我何不克服一下自己,毕竟我也喜欢通花瓷,如果我能克服,我学会了它,我觉得还是蛮帅的一件事情。现在的通花瓷作品的造型、纹样、图案更多是比较传统的,我是想跟相关的当代艺术进行结合,做一些比较当代审美的通花瓷作品,这是我以后创作思考的一个趋势。

原创文章,版权归潮安融媒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潮安区融媒体中心

记 者:陈晓婉 刘嘉琴 陈德欣

本期编辑:蔡晓琳

执行编辑:王 晓丹

编 审:刘俊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