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4日消息(记者蒋雪娇 昌吉台记者朱丽君)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沙海里长出葡萄藤,在玛纳斯县六户地镇杨家道村,种植户桑瑞的葡萄又一次迎来丰收。

秋意浓了,新疆玛纳斯县六户地镇杨家道村的千亩新郁葡萄种植基地里,空气中飘着甜香。圆润饱满的葡萄一串串落进种植户桑瑞手里,他手快却又收着劲。

桑瑞:180亩新郁葡萄,每天我能发500多件货,10吨左右。今年的产量能达到260吨,净利润能达到80万元。

桑瑞是土生土长的杨家道村人,干旱、风沙,这些是他记忆里故乡的关键词。

桑瑞没想过,这片种不好粮食的地,如今种葡萄种得风生水起。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气候资源,使得这里长出的鲜食葡萄果香浓郁、酸甜适宜、皮薄爽口。

筛选、分级、称重、包装,交付收购商。

来自乌鲁木齐的客商徐克良:每次拉到乌鲁木齐的批发市场,几乎半个小时就抢购一空,我在这里已经拉了五六年了,每年的销量有五六十吨。

2010年,37岁的桑瑞因为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放弃了在城里的公交司机的工作,回到家乡投身农业。2016年,在村党支部的号召下,桑瑞将家里的180亩地全部种上了新郁香妃葡萄。那时,靠着种棉花,桑瑞一家已经衣食不愁。选择种葡萄,桑瑞的动力是“改变”,风沙滚滚的家乡,就要这样交到下一代手里吗?

桑瑞:在沙漠边缘,成片种植葡萄。每年的沙尘暴、七八级以上大风的次数明显降低了,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桑瑞种下的品种“新郁香妃”是一种耐干旱、生长旺盛的新疆特有品种,也是防沙治沙的绿色屏障。相比种棉花的一帆风顺,葡萄给桑瑞出了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难题:投资大,管理难,储存、运输要求高……

桑瑞:在资金、技术特别匮乏的情况下,政府给了很大的帮助,由政府担保到银行贷款,把葡萄种植专家请进来,给我们传授葡萄各个时期的种植模式和管理技术。

为了种出更好的葡萄,桑瑞到处“拜师”,一路学进华中农业大学。今天桑瑞的葡萄园,担得起一句“现代化”。

桑瑞:机械化率现在能达到90%以上,每亩地的成本能降低800元至1000元。

一个人带动一个村,统一种植、统一田管、统一采收。今年,六户地镇的2000亩葡萄迎来大丰收,产量可达2500吨。跟着桑瑞,越来越多来自杨家道村的葡萄在电商平台上架,葡萄卖到了上海、北京、南宁,甚至出口到了泰国、新加坡等地。在桑瑞心里,这些葡萄,还能走得更远。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