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两个月,是资产重新定价的好日子,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大日子
从美国宣布降息,到中国重大政策利好,再到美国大选,为期两个月的时间,是不是会创造一段历史我不知道,但我肯定,多半是过往金融史的重复。
中美金融战暂告一段落。
高血压战低血糖,以美国认怂嗑药结束。美国没有得到他要的结果,中国两年多的被动防守,守住了阶段性的胜果。
说点本质的话:金融战打到现在,美国没有输,中国没有赢。
美国是部分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抽走了中国境内及周边国家的美元,破坏了中国内在“国资-民企-外企”三驾马车的外贸效应,间接影响了人口就业。
但这一轮几乎没有国家倒下。发达国家、强国没倒,小国也没倒。
因为都在归还美元,借入人民币,而人民币汇率又在外贸收缩的打压下艰难挺住了。
美式打法就束手无策。
此外,美国也付出了代价。高利息负担严重,国债难以偿还,面临就业压力和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未来的两个月,美国步入大选时间窗口,残酷的大国竞赛不得不喊了“暂停”,中国也得到喘息余地。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一个国家或经济体,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面临的三个目标之间的权衡取舍,称之为“不可能三角”。
这三个目标分别是: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以及资本账户的开放性。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这三个目标,只能选择其中的两个。
中国在“不可能三角”中选择保汇率和货币,资本不开放。
宏观经济政策中选择了保增长和物价稳定(保消费),部分放弃了充分就业。
随着美国降息,金融战出现空窗,美帝大选群龙无首,人民币的反击则抓住了这次的战机。
十月份,中国将主持召开金砖国家会议,重点推广人民币互换。目前已经明确认可人民币互换的成员国至少有俄罗斯、阿根廷和南非,巴西和印度的态度还不明朗。
人民币国际支付体系CIPS(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今年还不会推出,具体窗口要看2025年。
这轮的牛市,K线图上很类似1994年的“325”行情。虽然预估只能维持一周到10天的样子,但性质上却是配合未来三年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高层定义的大规模资产重新定价行为。
国家是定向放水,即定向QE。跟资金有关系,跟经济基本面没有关系。国家换了经济支柱,从“房价信心”换算到“股价信心”。
人民币国际化,其实就是金融管理大权从美元交托到人民币上。中国要执天下之牛耳,最好的方式是学习且模仿美国的模型,国民资产押注股市,而非房市。
过去为什么中国市场消费力欣欣向荣,是大家对未来有信心。准确来说,是大家对楼市资产的定价未来有信心,房价上涨,资产看涨,这才敢消费。
房价下跌后,资产负债表恶化,消费信心丧失,消费动能消失。
股价接棒房价后,股价给消费注入动力,重新塑造市场“信心经济”。
这轮美元加息,抽走流动资金,造成了包括楼市、股市,也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大部分资产价格都被低估。
中国经济固然内在受创严重,失业率高企,但也拿到了好的战机:资产支柱趁机从楼市调整到股市,引导居民部门重新配置。
2900点时候,国家是恨不得大喊:大家都来买A股啊。
人民币国际化是大趋势,需要两个条件:
其一,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不稳定的世界霸主货币,会伤及铁杆盟友。世界并不欢迎再来一张“红色的美元”。
其二,人民币资产要掌握定价权,否则也不要玩全球货币了。
前面说了,全球很多人都在借入人民币,人民币内部兑付压力就很大。在正式国际化前,肯定要做一轮资产重新定价。
这轮定价决定了未来二十年金融领域的潜在玩家。
现在2900-3000进来的都是自己人;
前面2800-2900点进来的,什么目的的都有,各安天命;
再后面进来的就是接盘侠,自求多福。
没有死空头,没有死多头,只有坚定的滑头。
我教大家一个笨办法:
凡是这种时刻,盯住国家政研室和美国高盛。
高盛几乎每个重大历史时刻都能预估准确,他居然比中国人还要懂中国市场。
高盛的报告显示,当前国外的对冲基金正在疯狂买入中国资产。9月24日买入量创3月以来新高,而且是过去十年以来的第二高。
中国就怕,美元降息,盟友日元又加息,继续引发汇率波动。
趁着美元真空期,抓住资产重新定价,鼓励国债市场资金流出,抵押国债提供杠杆,进入股市,抚平了债市,拉升了股市,这招真是超级聪慧。
只有中国市场,只有中国人,才能活学活用政治经济学,想出这种招数来。美联储真要被气得呕血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