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的雄风与盛唐的豪迈总为人津津乐道,而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少有人及。然而在这长达一百四十余年的时间里,也曾有数代君臣为重振大唐而努力。

开成五年,唐武宗李炎继位,锐意进取的他将当时的淮南节度使调任回朝,担任宰相。唐代诗人李商隐曾评价此人:“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这就是与唐武宗开创了“会昌中兴”的晚唐名相李德裕。

李德裕,字文饶。出身官宦家庭的他虽然是由父亲庇荫而进入仕途,可他的才能却一点也不逊色。

地方为官政绩斐然:

在担任浙西观察使时,李德裕勤俭节约,将节余全部给予军用,虽然数目不多,但是将士毫无怨言。当地人信奉鬼怪,为改变民风,李德裕拆除淫祠和私邑山房两千余。

后来李德裕镇守蜀地,他整理军备,西拒吐蕃,南安南诏,蜀地经济逐步恢复发展。在地方的各种政绩,也为他得到唐武宗赏识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唐王朝这驾马车,已经在安史之乱结束后跌跌撞撞地驶过了七十多个年头。中间虽有唐宪宗等人励精图治,可当李德裕回到长安时,依然面对着极其严峻的内忧外患。而李德裕则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军事能力。

外击强敌,内平叛乱:

会昌元年,陈行泰杀卢龙节度使,上表朝廷请求担任节度使。面对如此严重的挑衅朝廷的行为,李德裕并没有急于讨伐。他对河朔的事务很熟悉,知道陈行泰难以服众,于是他请求唐武宗拖延陈行泰的奏折。不久,陈行泰果然被杀,张绛主持军务,同样请求节度使一职,李德裕故技重施,仍然不允。后来李德裕利用各地节度使之间的矛盾,允许雄武军节度使讨伐张绛,卢龙之乱被顺利解决。

会昌二年,回鹘可汗以之前远嫁的公主为挟,侵扰北方边境,大肆掠夺。李德裕在仔细分析后,认为敌军多骑兵,唐军多步兵,应当出奇兵突袭回鹘。在他的计划下,唐军大败回鹘,迎回公主。唐朝北境不仅迎来了几十年的安定,也为后来宣宗时回鹘衰落,归义军来朝打下了根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昌三年,与朝廷不和的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病亡,他的侄子想要袭封节度使。朝廷不许,昭义军叛乱。当时众官都担心难以应对,李德裕力排众议,凭借自己的巨大威望,责令成德节度使与魏博节度使不得与昭义军勾结。而后命令他二人与河中、河阳、河东等各地节度使共讨叛军,成功平定叛乱。

唐朝平定昭义军叛乱具有重大意义,藩镇本已难以驯服,之前甚至出现过当街刺杀宰相的事件。李德裕极大地提高了政府权威,各地藩镇开始重新遵从中央命令。

治国理政:

为了解决宦官干政的问题,李德裕不许监军太监干涉军要,并且严格限制其卫队人数。终武宗一朝从未出现过宦官乱政的现象。

李德裕认为“省事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吏。”为了解决冗官问题,他坚决裁撤了郡县吏两千余人。而关于吏治腐败的惩罚则十分严厉,官吏贪污千钱就会被处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鉴于天下僧尼过多,李德裕推动唐武宗完成会昌灭佛,极大提高了朝廷财政收入。有些僧尼逃亡幽州,李德裕之前平定藩镇叛乱的效果显现出来,他责备幽州节度使张仲武招纳亡命之徒,张仲武立刻下令杀死所有逃入境内的僧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唐武宗的支持下,李德裕破外敌、理内政、制藩镇、隔宦官。原本江河日下的唐王朝重新焕发了生机。

落寞而终:

正当李德裕的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三十三岁的唐武宗因服用丹药去世,持续仅六年的“会昌中兴”戛然而止。李德裕在改革中四处树敌,被新继位的唐宣宗远放崖州并死在了那里。

“会昌中兴”昙花一现,未能得到持久地延续。谱写了晚唐绝唱的李德裕最终“功成北阙,骨葬南溟”,而唐王朝的国运无则可挽回地衰落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