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中,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英雄,他们虽然没有显赫的名声,却以自己的方式为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陈廷贤,一个普通的山西私盐贩子,就是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廷贤生于1912年农历10月15日,山西省泽州县金村镇长阴村人。他的家庭贫困,父亲陈来狗老弟兄四人分家后,每人仅分得一间半房屋和一亩多山坡地,生活极为艰难。陈廷贤是家中的老三,兄弟姐妹六人,因家庭人口众多,两个妹妹被饿死,小弟也被送到姨姨家抚养。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年仅13岁的陈廷贤便跟随堂哥陈金生外出谋生,开始了他的贩盐生涯。

起初,他在晋南运城下井挖盐,后来挑着八股绳贩盐,往返于黄河南岸三门峡、卢氏县一带。再后来,他做起了货郎,卖糕点为生,常年奔波于卢氏群山之中,对当地的地形地貌了如指掌。陈廷贤的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坚韧意志,也为日后拯救红25军埋下了伏笔。

救下红25军的过程

1934年,红25军在军长程子华的带领下,作为红军的先锋先行北上,为大部队的前进打通道路。然而,在湖北、河南地区与国军的激战中,红25军损失惨重,部队人数锐减至3000余人,且被追击军队重重包围。在这生死存亡之际,陈廷贤的出现成为了红25军的救命稻草。

红25军被誉为“娃娃军”,其战士平均年龄不到18岁,却个个骁勇善战。然而,面对国军的围追堵截,他们仍然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在卢氏县,敌军精心设置了多个伏击圈,意图将红25军全歼于此。红25军虽然斗志高昂,但敌我实力悬殊,且地形不利,一度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红25军被围困在卢氏县,前有敌60师,后有追剿队,左右皆有敌军,形势万分危急。程子华亲自带领侦察部队寻找出路,恰好遇到了正在卖货的陈廷贤。得知红军的困境后,陈廷贤主动提出带路,他熟悉的一条隐蔽山林小路成为了红军突围的关键。

在陈廷贤的带领下,红25军翻山越岭,绕过敌军的重重包围,历经三天三夜的奋战,终于成功抵达了陕西商洛地区。这条小道的艰险程度难以想象,但陈廷贤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帮助红军创造了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陕南后,红25军开辟了鄂豫陕根据地。1935年9月,红25军与红26、27军在陕北永坪镇会师,组成了红15军团,成为了长征途中唯一一支非但没有减员,而且发展壮大了的队伍。

六次寻找陈廷贤

对于陈廷贤的恩情,红25军上下充满感激之情。军长程子华让人拿来15块大洋聊表心意,也被陈廷贤婉拒。为了表示红军对他的感激,程子华与政委吴焕先联名写了张字条交给他,并告诉他:“从今以后,你就是共产党的人了!”并让他保管后字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廷贤在帮助红军突围后,返回了卢氏县继续他的货郎生涯。然而,由于他曾为红军带路,被当地民团抓捕并严刑拷打。尽管他坚决否认与红军有关,但仍被折磨了三天三夜才获释。此后,他继续过着平凡的生活,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向单位和当地政府透露了自己的事迹。并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然而,由于他的字条在战争期间已毁,无法提供有效的证明文件,陈廷贤的入党请求一直未能得到批准。而在另一边,新中国成立后,军长程子华始终铭记着陈廷贤的救命之恩。他先后六次发动力量,在山西省内寻找陈廷贤,希望能当面感谢这位救命恩人。但由于年代久远、线索缺乏以及名字误记等原因,程子华一直未能找到陈廷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央军委编写红25军战史时,才在河南省卢氏县找到了陈廷贤。此时的陈廷贤已经年迈多病,卧病在床。得知陈廷贤的消息后,程子华激动不已,但遗憾的是,他未能亲自见到这位恩人最后一面。

陈廷贤去世后,被安葬在卢氏县委党校旁边的公墓里,墓碑上刻着红五星,碑文铭刻着他一生的功绩。这位普通的货郎,以他的智慧和勇气,成为了红军的救星,人民的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廷贤的故事,是千千万万为中国革命默默奉献的人民的缩影。他们的名字可能不为人知,但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