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品经典名著

理解文学与人生

特邀作家

杜梨

青年作家、译者。出版短篇小说集《致我们所钟意的黄油小饼干》、长篇小说《孤山骑士》、散文集《春祺夏安》等,译作《白日梦》、《宠物医生爆笑手记》第一、二部。获香港青年文学奖、“澎湃·镜相”非虚构奖,“钟山之星”文学奖等多个奖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聆听作家音频

作家品读

《论语》中那个勇猛的少年最后怎样了

文/杜梨

春秋某年,鲁国,一个叫仲由的少年常常招摇过市,他戴着插有雄鸡羽毛装饰的帽子,腰间佩戴着公猪(豭豚)装饰(此处一有人翻译为佩戴公猪皮的宝剑,但原文中并无说明,在古文中佩豭豚的配饰是表示勇敢之意),用以来表示自己的勇猛无敌。他从小家贫,自己可以吃野菜度日,却愿为父母去百里外背米尽炊。长大了,由帮人佣耕为生,生活渐渐富裕了,父母却去世了,让他终生遗憾。由极其勇猛,性格刚直,甚至有些粗俗不堪。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见到了比他大九岁的孔丘,他去“陵暴”对方。“陵暴”二字听上去有些吓人,可见由不只是单纯挑衅,还可能把孔丘给打了。按照春秋全民尚武的习俗,孔丘也“力招城关”,精通御射,但他不愿以力闻,应该没打过仲由。这是一场闹市间再平常不过的欺凌,春秋间也许不胜枚举,但这件小事却被刻进了司马迁的《史记》,让后人看一次,笑一次。

那个叫孔丘的人做过仓库小吏,也做过乘田,管理牧畜,干过粗活,但他早以熟知礼乐知识闻名于鲁,智慧过人,也开设了自己的。于是他设礼乐来引诱仲由,那位叫由的青年可能觉得新奇,又觉得喜欢,便脱下了自己那身“时髦”的行头,换成儒服,找门人引荐,拜入了孔丘门下。按照由那刚烈忠贞的性格,他既委质于孔丘,就相当于把一生都托付给了对方。

仲由,这个后来被我们熟知为子路的勇猛青年,的确也是这样做的,他是陪伴孔子最久的一个学生,在《论语》中出现了四十一次,留下了自己鲜活的身影。孔子特意感叹,“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自从勇猛的子路入了他门下,再也没人敢当面说孔子的坏话了。在日常相处过程中,子路敢于面刺孔子“迂”而把孔子气得大骂他“野哉”,在孔子见完南子后,子路非常不高兴,孔子不得不指天发誓,“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孔子说若是我做了不应当的事,就让天厌弃我吧,可谓发下了重誓。两人的针锋相对,恰恰是鲜活人性的流露,二人的关系并没有因此交恶,而是愈发深厚。孔子对季康子说子路“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对季孙说子路“可谓具臣矣”,这些都算很高的评价了。

更不要提孔子曾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若是我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便坐着小木排去海上漂流,而那时跟随我的人,只有由吧!子路听了那当然是非常高兴。孔子继续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杨伯峻先生等学者将其认为是孔子对子路容易得意的批评,认为孔子说的是“由比我勇敢得多,但其他就没什么可取的了。”这也是更偏向于主流的翻译。但笔者更赞同钱穆、傅佩荣和毕宝魁的看法,这大概是师生之间的一次会心机妙,孔子继小木排之后又无奈地开了个玩笑,“可惜没有地方获取制造桴的木材啊!”

杨绛曾写过,她和钱锺书都觉得,孔子最宠爱的弟子,是子路。窥一斑而见全豹,《论语》里那些孔子与子路的只言片语,便胜过常人小说里的百转千回。

《论语》是一本认真去读,便能从中发现许多精妙的书,我经常在那些对话中,瞥见子与众学生的神形,有时悲叹,有时大笑。在大道未统,西狩获麟,孔子还远未被尊奉成圣人之前,在其中活泼泼跳动的,是子路这样有侠义有肝胆,和孔子互相批评又亲密无间的直率;是曾皙在暮春时节想去沂水里游泳沐浴,上岸时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儿回家的惬意;是颜回在陋巷住着,吃一箪食,取一瓢饮,那种饭疏食饮水,枕着胳膊做枕头的潇洒快乐。

那是春秋时最多彩的人物模样,人有许多种选择,没有被规范,个性十足,楚材晋用,不受任何束缚。《论语》中最动人的大概就是这种真实的门人记录,不矫饰也不粉饰,没有外部施压的强权,没有畏惧任何的姿态,有哂笑有斥责还有玩笑。孔子在其中冶学,为“君子”下了多种定义,并多次提到了心中的最高标准 “仁”。他始终遵循着自己内心的礼乐大道,认为 “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

在鲁定公的赏识下,定公十年,孔子做了大司寇,摄相,七日就诛杀了少正卯,随即,鲁国大治。之后,孔子进行了轰轰烈烈隳三都,意在削弱鲁国三位上卿,人称三桓的势力,但因三桓出尔反尔,鲁定公又久攻不下,隳三都最终不了了之。随后,孔子与三桓关系紧张,此时,鲁定公与季桓子又被齐国送来的女乐迷住,当年的鲁国郊祭也故意未送祭肉给孔子,变相赶走了孔子。

孔子五十五岁那年,辞去大司寇,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十四年,只为寻求一处能够施展的机会,虽然有贼寇相侵,两次被困饿“陈蔡粮绝”,又在宋国险些被杀的经历,被人嘲笑为“累累若丧家之犬”,但他仍不辍追寻着自己心中的“仁”。在时之不存,礼崩乐坏的大潮流下,《论语》是一部颇具理想主义精神的著作,是君子践道的最好阐释。

在《论语》里,有太多被后人拿来即用的俗语,例如变形而来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吾日三省吾身”“富贵于我如浮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等等,当然少不了这历年历代的无数注释、勘误与误读,学者们的机锋争辩、据理力争,大众们的口耳相传,是最能证明《论语》魅力的。

值得一提的是,子路为了救出孔悝而被卫国太子蒯聩的手下石乞、盂黡杀死,那时子路已经六十三岁,再勇猛也是个老人了,他手无寸铁面对着两个持戈壮士,没什么胜算。最后时刻,子路的帽缨被击断,但他记得孔子的教诲,“君子死,冠不免”,他重新系好帽子,壮烈赴死,甚至被剁成了肉泥。

《论语》中,孔子听到卫国大乱就预料到了“由也其死矣”,觉得子路一定会死,因着这位学生的性子是如此刚直。后来,他哭子路于中庭,从卫国使者那儿得到了这个惨烈的消息,随即让人把肉酱倒了。说,“我怎么能忍心吃呢?”

中学生必读推荐书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原著精选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即刻拥有——

历史 | 人文| 美学 |科普|励志

联系电话:010-57350596

邮箱:hezuo@cyp.com.cn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上标注。)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人世间》 中国青年出版社 梁晓声/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