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上,地主这个阶级是压迫、剥削农民的代名词。自然而然的,提到地主大家都难免对其面露愤色。但人不可一概而论,在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就有这样一位地主,无论多少后人提及他,都会难掩敬佩。

他就是以身诱敌,将300名日军骗到冬天的深山里,使他们活活冻成冰雕的黄油。

身为地主,黄有为什么能够拥有与最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抗击外敌的高尚觉悟?他又是怎么不被怀疑地做到将日军带至深山,使其活活饿死的呢?这一切,要从黄有的出生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白手起家 启发爱国

1899年,一名小男婴在黑龙江省呼兰市呱呱坠地,家人为他取名黄有。黄有年幼时,家里并不宽裕。但这样的环境却恰好磨砺了他的心性,促使他年少便立志要改变贫困现状。

21岁那年,黄有离开老家呼兰,来到汤原县前太平川后六里路,承包下一大片荒地开始垦荒。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在十年如一日吃苦耐劳的努力下,黄有用勤奋的双手开拓出了4500余亩荒地。

在那个因为战乱民不聊生的年代,黄有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打下了一份可以让家人吃穿不愁的基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为4500余亩地主人的黄有摇身一变,从农民变成了地主。但黄有这个地主当得却全然没有地主该有的样子。

别的地主压迫农民,恨不能从农民身上刮出更多的民脂民膏,不管农民死活,黄有却不同。

在收成不好的年份,黄有不仅不会为了利益克扣农民应得的报酬,甚至会开仓放粮,救济贫困农户,帮助农民们渡过眼前的难关。

单这一点,黄有便不能与世俗意义上同剥削农民阶级划等号的地主一概而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地成为名头响亮的大户后,黄有也成为了农民们口中的“黄有屯”。纵然境遇大改,黄有依然是从贫困时期靠着自己的勤奋改变命运的黄有,他的思想并没有因为变得富裕便发生腐化与扭曲。

这一点,为黄有日后替日军引路,将300日军引入大山,致使他们全都被冻死奠定了深刻的思想基础。

1899年生人,历经九一八事变的黄有目睹在战火中民不聊生惨状的黄有悲痛之余,开始思考自己该怎样做,才能为改善眼前的局面贡献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他等来了这个机会。

1934年,汤原县的中共负责人夏云杰为了筹集游击队需要的战备物资,于6月15日召开了号召群众捐献私人武器的群众大会。

黄有清楚抗日游击队是改变战火纷飞局面的强大力量,要想阻止更多家庭因为日军的炮火而破碎,就必须帮助抗日游击队壮大起来。

于是下定决心的黄有在群众大会结束后第一时间找到夏云杰,先是向夏云杰表明了自己对抗日游击队由衷的钦佩与欣赏,再是对夏云杰表示自己愿意倾尽全力支持抗日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云杰对此十分惊喜,在召开大会之前,夏云杰就对黄有有所耳闻。要想抗日队伍得到丰富的物资支持,得到相对富有的地主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但惯于压迫剥削农民的地主们大多不肯轻易给予帮助,一来是地主们骨子里的软弱怕事使他们面对抗日这样的大事时,总会为求稳妥地选择置身事外;二来支持抗日队伍这样的投资回本希望渺茫,地主们最擅长的就是趋利避害,又怎么会愿意进行一笔风险很大的投资呢?

所以,对于黄有这样既敢于站出来提出支持抗日队伍,又肯慷慨解囊,提供物质帮助的地主,夏云杰是非常惊喜且大力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