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陟东旭

“鬼子好像发现了我们,冲着我们来了!”

1940年4月26日,“大扫荡”期间,晋绥边区特委机关及群众撤退至洪涛山一带。

大家刚停下脚步,一个八路军侦察兵气喘吁吁跑来,向晋绥边区特委领导报告。

转移的这支队伍只有500多人,而且特委机关大多数都是文职人员,随同转移的群众,对打仗更是外行。

敌人却有五六千人,全都是武装到牙齿的日伪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候,数千日伪军不断压缩包围圈,形势万分危急,怎么办?

正当特委领导焦急万分的时候,东南方向扬起滚滚尘土,一支骑兵部队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从东南方向飞奔而来。

机关人员和老百姓全都高呼道:“李林来了,救兵来了!”

这支骑兵队伍,是120师独立支队骑兵营,为首的是一员女将,名叫李林,刚刚25岁,她是个孕妇,肚里的孩子已经3个月大。

一个年轻女子,如何成为骑兵营长的?能救出被包围的机关人员和群众吗?

1915年2月,福建漳州城边,传来一个婴儿的啼哭声。

看样子,孩子才刚刚出生不久。

路人经过时,留下一声叹息,没有人停下脚步。

那个年头,大家温饱都难以维持,自己的孩子都养不起,谁还有勇气将一个弃婴抱回家?

孩子在冷风中无助地挣扎,哭声越来越微弱。

就在这时,一对衣着讲究的夫妇停下脚步,将女婴抱回家,收养起来。

这对夫妇,是印尼华侨,这名女婴就是日后的八路军骑兵营长李林。

当时印尼在荷兰殖民者的统治下,他们禁止开设中文课程。

李林的养父情急之下,自己开办了一所华语小学,让自己的养女在这所学校里上学。

1929年,14岁的李林跟随养母陈茶回到家乡福建,在厦门集美中学就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所中学是华侨陈嘉庚先生援建的。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陈嘉庚积极奔走,发动华侨向国内捐款捐物,支持抗日。

陈嘉庚先生的爱国事迹,让在学校读书的李林十分感动,影响了她的人生轨迹。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像陈先生那样,发奋图强为国家作贡献。

与此同时,李林也接触到了革命思想,萌生了加入红色阵营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3年,集美中学毕业后,李林入上海爱国女中继续就读。

李林一边学习,一边加入了我方领导的“抗日救亡青年团”,发动青年走上前线,动员民众为抗日募捐。

有一次,李林在大街上做宣传,呼吁热血男儿上战场,有个年轻人嘲笑道:“有本事自己去报国,别老让别人去,站着说话不腰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了这话,李林产生了一个想法:当兵去!

李林这样做,不全是赌气。

她认为,国家兴亡,人人有责,女子也不例外。李林立志要以花木兰为榜样,参军救国。

1937年,已经加入革命队伍的李林,在组织的安排下来到山西,参加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举办的军政训练班,成为一名军人。

那天夜晚,李林兴奋得彻夜难眠,借着灯光写下了“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林这时才知道,军政训练班里,像她这样的进步女青年还有很多,上级把她们组成了一个女生连,编为11连。

李林表现突出,被任命为该连的连长、支部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连是个骑兵连,这样的夙愿得以实现,她可以像花木兰一样披战甲、跨战马、驰骋战场、奋勇杀敌了。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骑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众所周知,骑兵的战斗力有一半靠战马,没有优良的战马万万不行。

可是,当地好的战马是蒙古马,桀骜不驯,是烈性子,难以驾驭,很多男子汉都望而却步,何况李林这样的女子?

然而李林非常要强,从不在困难面前止步,即使摔得鼻青脸肿,她也不服输,继续跟烈马较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月的苦练,摔了无数跟头之后,蒙古马终于在李林面前变得俯首帖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学会骑马还不能算是一名优秀的骑兵,还要学会在马背上用马枪射击。

在静止的情况下射击,跟在飞奔的马背上射击根本不是一回事,难度要大很多。

仅仅是练习在马背上射击的姿势,李林和战友们把肘部都磨烂了,磨成了茧子,才算掌握这一本领。

学会持枪,还有更大的挑战在后面,那就是如何学会在奔跑的马上进行射击。

子弹是有限的,不可能把大量子弹耗费在训练中,这就要求战士全身心地投入,在节约子弹的情况下,学会在马背上射击,这对大家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不服输的李林,带领战友经过苦练,终于可以在马背上熟练地射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个月之后,弱不禁风的女学生,变成了皮肤黝黑,身手矫健的女骑手,可以骑着高大的骏马,纵横驰骋,跨越一个个障碍,在马上从容射击。

1938年春,李林所在的连队成为八路军120师独立支队骑兵营(主要由男兵组成),李林担任教导员,在贺龙的指挥下,奋勇杀敌,屡立战功,受到上级的嘉奖。

日军对这支骑兵队伍恨得要死,怕得要命。

1940年4月26日,日军扫荡时发现了晋绥边区特委机关及群众,他们气势汹汹进行合围,眼看一场屠杀即将发生。

这时候,李林率领的骑兵营出现了。

“你们带领群众向西北突围,我带领骑兵杀向东北!”李林对首长说。

“我们走了,你们怎么办?不可以这样!”特委领导人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林大声说:“骑兵跑得快,能摆脱敌人;再说到了这一地步,已经没了两全之策,快行动吧,再晚就来不及了!”

特委领导听了,只得同意李林的方案,命令机关工作人员和群众大家向还没有出现敌人的西北方向突围。

李林立即召集骑兵营全部战士,进行了短暂的动员:“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现在我们骑兵营的任务就是吸引敌人火力,不惜一切代价保护特委机关和群众安全转移;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战士们听了,顿时热血沸腾,高声呐喊道:“和鬼子拼了,保证大部队撤离!”

随即,骑兵营冲入敌群,开始向敌人射击。

他们的出现,立刻吸引住了日伪军的火力。

日军做梦都想消灭这支队伍,如今看到送上门了,怎能不欣喜若狂?

日伪军集中力量向李林的骑兵营扑来,特委和群众趁机向西北方向突围,跳出了敌人的魔掌。

这时候,大家并没有走远,骑兵营还不能撤走,必须跟日军血战,牵制敌人。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战,估计机关人员已经走远,李林当机立断决定突围。

这时候,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李林下令骑兵营向东南方向杀去。

因为她发现,东南方向上正好是伪军的步兵,战斗力相对来说最弱。

并且,这一带地势较为平坦,骑兵在突围的时候,能保持最快速度。伪军很少死心塌地为鬼子卖命的,他们大多数是打酱油的,保命要紧。

此刻他们正在慢慢地向前推进,心里祈祷说,千万别和八路军相遇。

怕什么来什么,八路军出现了,还是让人闻风丧胆的骑兵。

李林手持两把盒子炮,冲在前面,还没有等伪军完全明白过来,李林左右开火,迎面的敌人纷纷倒地。

剩下的敌人纷纷向两侧退去,边跑边喊:“八路骑兵来了,李林来了!”

伪军的胆小如鼠,加上骑兵的巨大冲击,包围圈立即被撕开一个大口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快,骑兵营摆脱了追击,虽然付出了很大牺牲,但坚决完成了任务,战士们都松了一口气。

这时候,李林却突然说杀回去,战士们大惑不解。

李林说:“我从望远镜中看见,有几名战士掉队了,他们就要被敌人追上。”

“你们大伙继续撤退,我带领几名战士杀回去营救战友!”李林以不容置疑的口吻下达了命令。

李林杀回去之后,日军兴奋了,全力包抄过去。

被敌人就要追上的几名掉队战士终于摆脱了追击,跟大部队会合。

但李林陷入了重重包围,难以脱险。

此刻,她身上多处负伤,而且失血过多。

李林明显感觉到自己举枪的手越来越沉重,身上的子弹也不多了。

她意识到,如果没有奇迹,自己肯定要牺牲在这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告诉自己,一定留一发子弹给自己,免得被俘后受辱。

她看了看枪膛,还有七发子弹。

她调转马头,跑到附近一座小山顶上,倚靠大树坐下来,故意将头歪向一边。

敌人以为她已经失去抵抗力,毫无警惕地向她靠近。

当敌人距离只有十几米的时候,李林的枪响了,一枪一个,六名敌人倒下。

更多的日军红着眼睛端枪围了上来,他们打算活捉这个女战士。

李林枪膛里只剩下一发子弹,身上的鲜血也快流尽了。

最后,李林轻蔑地看着围上来的敌人,用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年仅25岁的巾帼英雄倒下了,倒在这片热土上。

牺牲的时候,她已经怀有三个月的身孕。

为了纪念这位巾帼英雄,新中国成立后平鲁一中命名为“李林中学”。

1972年,周公陪同外宾到山西大同视察时,曾经专门作出指示,要好好宣传李林。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