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令人深思的数据引发了我的关注:去年四川省有8万留学生,这个数字在我国总留学生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根据启x宝的查询,四川的留学公司数量竟高达3.3万家,但若排除注销和名存实亡的公司,实际运营的也只有大约2.5万家。换句话说,这样算下来,每家公司平均每年仅有3.2个学生,真让人难以想象这些机构究竟如何维持生存与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川渝地区更是留学灰产的重灾区,尤其是成都市,频频爆出的留学保分、保录取骗局让无数家庭深陷困境。许多留学公司在这一波潮流中相继暴雷跑路,成为行业的痛点与阴影。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思考,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种频繁发生的背叛与失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那些已经有稳定转介绍客户的机构,或者是低成本的个体户,或许还能勉强维持,但如今还要大量投入资本搞留学的,我只能佩服他们的勇气和决心。而官方的QS则显得与众不同,始终在教育界保持着一定的权威与公信力。

我的前同事提到,以前只专注于移民和海外资产配置的老板们,如今也不得不转向东南亚留学市场。这种趋势的变化表明,留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重大的转型。但与此同时,行业内仍然有一些优秀的公司,虽然外部环境变化巨大,他们却能在竞争中生存得更好,甚至借机壮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我更关心的是,那些坚持“高端”申请、瞧不起低客单价产品的公司,觉得母公司有雄厚的资金能够轻松压垮对手的,究竟还有多少?这些对市场毫无感知、对自身盲目自信、对外界意见充耳不闻的公司,还能撑多久?这种盲目乐观的态度,真的能让他们在这个风云变幻的行业中长久生存吗?

留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大逃杀”,行业的洗牌与淘汰将是不可避免的。未来的局势将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在这场竞争中,唯有灵活应变、持续创新,才能在夹缝中生存。希望所有留学机构能认真反思,迎接新的挑战,为更多学生创造更好的留学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