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铭扬

吃面,现在己经是个随时随地想吃就吃的最简单的小事一桩了,大街小巷,豪华酒楼,小区门口,均有各种规模的面馆或面饭馆,据说,无锡地区可以提供面条的店达五、六千家,我不知这个数据是否真实,但吃面非常便利,我是有体会的。

小时候,基本没有面吃,因为在偏僻的水乡农村,没有制造面的设备,要吃面必须步行到5公里外乡政府所在地的镇上,化上几分钱,才能吃上一碗喷喷香的阳春面,其实,就是一碗没有任何浇头的光面而己!平日在家里,只能难得吃到爷爷手工制作的咸菜面串条。而江南农村还流行这样一句俗语:面黄昏,粥半夜。意思是晚饭吃面,到黄昏时就饿了,还不如吃粥,可以熬到下半夜。所以,江南地区晚上都不太吃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万鑫的阳春面

后来进城读书,第一次上面馆,是1966年,我住在三姨夫家,他晚上去喝小酒吃夜面,带我到了著名的金阿胖面馆,吃到了金阿胖的看家面浇头:园盅蹄胖。蒸笼掀开,服务员用抹布衬着将滚烫的圆盅捧到操作台上,然后打开盖子,把一小撮大蒜叶洒向圆盅内,顿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让你食欲大增。不过那时已不叫金阿胖了,文革时都改名,现在也记不起了。但老一辈人都记得金阿胖。

参加了工作后,才有机会去古运河畔的矮脚楼和聚鑫园吃面。由于当时收入低,同样二两面,矮脚楼只收二两粮票,8分钱。而聚鑫园二两面要收9分。于是,我们宁愿排队,都去矮脚楼吃面,为的是省1分钱啊!

其实,我青少年时并不怎么喜欢吃面,家里平时也难得烧一锅青菜烂糊面,我可以吃下两大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菜鸡蛋烂糊面

真正开始吃面,不是因为喜欢吃、而是为了治病才去吃面的。1982年春,某天去南门煤栈办事回城,经过阳春巷旁我曾奉献过10年青春的地质部无锡探矿机械厂,调离后己好久没回来看看老同事了,刚停好自行车进了厂生活区的大门,就遇到了厂保健站站长方世英医生,她是从部队转业派来的,真正的老军医。她与我交谈了几句后,突然说:小周啊,你脸色不太好,人又偏瘦,肯定是胃不好吧?我说是的,每天到下午2点左右就胃痛,吐酸水,吃什么都没胃口。方站长说:你跟我来,我来给你看看。

到了方医生办公室,听诊,搭脉,她很耐心地听我叙述症状。最后,她微笑着说:我教你一个土办法,你如果相信,不妨一试。从明天起,每天至少吃一次面,面不能太健,汤不能太多,但一定要多嚼。另外,早晨上班时,买一副大饼油条,不要马上吃,放在纸袋中包紧,让它冷却软化。到了办公室后,泡一杯淡淡的绿茶,等茶稍冷后,你开始吃大饼油条,口要小,要反复嚼到成浆才咽下去,然后喝一小口绿茶过一下。你若能坚持一年,我保你胃不再痛也不吐酸水。她还给我配了一点维生素药服用,配合治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家下的咸菜肉丝面

我告辞了方医生,第二天起便照她的土方子执行,天天一碗面,天天一付大饼油条,天天一杯绿茶。半年多后,我的胃居然不大痛了,也没有酸水了。一年后,我的胃再也不痛了,至今近四十年了,胃依然很好。我真的非常感谢这位慈祥的老大姐,无私的老军医!也就是从那年开始,我喜欢上了吃面,也爱上了喝茶。

因为欢喜吃面,所以,大街小巷的面店都去吃过无数次。新万鑫,拱北楼,金阿胖,矮脚楼,楼上楼,猫捉老虫,卜岩面馆……等等。尤其是卜岩面馆,因为距上班地点步行仅3-4分钟,吃的时间最长,已三十多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卜岩面馆的两面黄

卜岩面馆的梁溪脆鳝,糖醋小排,香菜干丝,红烧划水,圆盅脚圈,两面黄等,都是我带朋友去吃面时必点的传统菜肴。这家己开了近半个世纪的特色面饭馆,是几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而卜岩面馆二楼大包厢内那几位无锡文革风云人物显示心声的书法作品,也令30、40、50后们唏嘘不已。

曾经热闹过一阵,买售要排队的楼上楼面馆,因离报社近,也常去品尝,后来楼上楼开了多家分店,经营都不景气,至今己消声匿迹了。

矮脚楼面馆自从南长街原址迁出后,至今己渐渐淡出好面者视线。金阿胖是否还存在?一直没找到。猫捉老虫面馆猫和老虫不知都跑到什么地方去了?拱北楼还在变了模样的崇安寺开着,不过名气大不如从前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万鑫的手剥蟹粉拌面

近年来,一家历史悠久、而且是独此一家的新万鑫银丝面馆,在低落了数十年后,由一位倾尽全力、衷情于传承经典锡帮菜和江南饮食文化的年轻人带领下,近几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古运河畔的南长街、惠山古镇核心街区、美湖文化社区等市民和游客荟聚之地都开设了直营店。由于定位于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经典与家常相结合,游客与市民相结合,奢侈与实惠相结合,长者与青年相结合,因此,每家店都顾客盈门,赞誉不绝。许多外地游客都慕名前往新万鑫品尝无锡市独一无二的一碗面一一鸡汤银丝面。

国庆75周年前夕,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创意发起的"同吃生日面,共祝祖国好”长三角著名城市电台大联播中,无锡新万鑫银丝面馆作为无锡一碗面的代表,现场采访直播新万鑫掌门人、江南饮食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孙炎坚持传承的经典菜肴:干蒸甲魚、荷叶焗鸡,醋溜大黄鱼,响油鳝糊、酱鸭,蟹粉拌面等名菜名点,随着无线电波,广为传播,饮誉海内,名扬天下!

几十年来,由于工作的便利和个人的爱好,我每到一地采访,有面必吃!兰州拉面,山西刀削面,四川担担面,河南脍面,镇江锅盖面,淮安长鱼面,上海炒面,意大利通心面,还有那两个字特别复杂难写的XX面……而几十年来吃得最多的是苏州的一碗面。朱鸿兴,同得兴,陆振兴,杨裕兴,后起之秀东吴面馆等,吃了整整五千天!焖肉面,爆魚面,三虾面,大肠面,鸭肫面,蟹粉面,红汤面,白汤面,拌面,脍面,老式面……吃了几十年,吃上了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家下的榨菜肉丝面

家中冰箱里一年四季都在速冻柜存放着我最欢喜吃的细宽面。我最欢喜吃的是老婆独创的夜宵一碗面,不论有无高汤,她在下面时,根据不同季节,都会先烫一把菠菜或豆苗或鸡毛菜或菜心放在碗里,再放上两只百叶包或蛋饺或肉酿面筋,然后放在微波炉里转一、二分钟,再把下好的面放入碗中,加上板猪油,麻油和葱花或大蒜叶,还可加一点点牛肉辣酱。这时,一碗荤素搭配,色彩鲜艳,香气四溢,令人馋涎欲滴的特色面端到我的书桌上,我每次都会连汤带水,吃得碗底朝天。几十年来,老婆烧的夜宵因为有特色,不断翻花样,好吃,现在我的肚子也吃得发福啦!

说起来,冥冥之中,我与面真的有缘。有一年回乡下老家,看到墙脚有一个物事像老式摇面机的一部分,我便问奶奶,家里怎么会有这个?奶奶笑着说:解放前,开过几年摇面店,给周边的邻居摇面,也可以带面粉来换面,马马虎虎生活还能过得去。后来,你爷爷得了一场伤寒,九死一生,连牙齿都掉光了,虽然总算保住了一条命,但也没力气摇面了,从此摇面店就关了。换成现在,我家就是一个面条工坊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拥有广泛吃客的大肠面

如今,连9岁的外孙女也因经常跟着我吃面而欢喜上了吃面,她常开心地笑着说:我是面祖宗!还能报出各种面和浇头的名称。

哈哈,江南面文化绵延不断,吃面后继有人啦!

作者简介

周铭扬,无锡作家协会会员、现任无锡市旅游业协会副会长、无锡市旅游新媒体协会会长。在国内各媒体共发表新闻、言论、散文作品达数百万字。在省市和全国好新闻评比中获奖四十余次,多篇文章被收入《人民日报》出版社汇编的文集。编辑、出版了《旅游工作者必读》《名人春秋》《无锡旅情》《五色土》等多部著作,出版了散文《行走笔记》,与同仁合作出版了《无声的釆访》一书。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