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甲鱼,湖北人之福

美食家蔡澜先生赞叹,“甲鱼,是湖北人之福”。

从商周时期起,人们告别古老的“结绳记事”,将文字篆刻在龟甲上,并在逢大事之时,以火炙的龟裂来占卜自我或天下的命运,方有今日“甲骨文”之留存。不过,对于大众来讲,恰似蔡澜先生所言,甲鱼更多的是一种美食体验。

中国食用甲鱼的历史悠久。早在周朝,甲鱼已是餐桌上不可忽视的存在。《诗经》中曾多次出现此物,《大雅·韩奕》中“其肴维何,炮鳖鲜鱼”,记录了韩侯拜见天子路径屠地,当地官员显父设宴款待之,其中便有甲鱼;《小雅 · 六月》“饮御诸友,炰鳖脍鲤”,为犒劳凯旋而归的将士,周宣王举行了庆功宴,宴席上有主菜蒸甲鱼和鲤刺身。据《周礼》记载,宫廷中有一职位名“鳖人”,负有掌取互物之责,以时簎鱼鳖龟蜃,凡狸物。春献鳖蜃,秋献龟鱼。

为何甲鱼自古便受到食客青睐?甲鱼的肉质有鸡、鹿、牛、猪、鱼5种肉的美味,所以人们称之为“五味肉”。除了肉嫩味美,滋补食疗功效不可或缺。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甲鱼可做药膳之用,而《金匮要略》则提及了“鳖甲煎丸”的方法和疗效。可作为书写的龟甲,还是一味药材,即鳖甲,晒干后的甲鱼壳。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我们的文明从远古跨入现代,甲鱼的影子依然在我们的身边闪闪烁烁。

上个世纪,一代伟人多次来到武汉,他喜爱吃老通城的豆皮,并衷心希望,“豆皮是湖北的风味,要保持下去”,“你们为湖北创造了名小吃,人民感谢你们。”少为人知的是,创作了豪气干云“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他还喜爱吃甲鱼脚,洗的干干净净,清炖即可,因为老人家不吃酱油。

同时,在一代代烹饪者的推动下,甲鱼不再局限于我们两湖,还东渡日本成为京都名店“大市”的招牌(只做红烧甲鱼、甲鱼汤锅、甲鱼粥三道菜)。

不过,翻开中国饮食文化史册,论及甲鱼最丰盛的吃法,非清代《随园食单》莫属,随园主人袁子才记录了六种甲鱼食法:

生炒甲鱼,将甲鱼去骨,用麻油炮炒之,加秋油一杯、鸡汁一杯。此真定魏太守家法也。

酱炒甲鱼,将甲鱼煮半熟,去骨,起油锅炮炒,加酱水、葱、椒,收汤成卤,然后起锅。此杭州法也。

带骨甲鱼,要一个半斤重者,斩四块,加脂油三两,起油锅煎两面黄,加水、秋油、酒煨;先武火,后文火,至八分熟加蒜,起锅用葱、姜、糖。甲鱼宜小不宜大。俗号“童子脚鱼”才嫩。

青盐甲鱼,斩四块,起油锅炮透。每甲鱼一斤,用酒四两、大茴香三钱、盐一钱半,煨至半好,下脂油二两;切小豆块再煨,加蒜头、笋尖,起时用葱、椒,或用秋油,则不用盐。此苏州唐静涵家法。甲鱼大则老,小则腥,须买其中样者。

汤煨甲鱼,将甲鱼白煮,去骨拆碎,用鸡汤、秋油、酒煨汤二碗,收至一碗,起锅,用葱、椒、姜末糁之。吴竹屿家制之最佳。微用纤,才得汤腻。

全壳甲鱼,山东杨参将家,制甲鱼去首尾,取肉及裙,加作料煨好,仍以原壳覆之。每宴客,一客之前以小盘献一甲鱼。见者悚然,犹虑其动。惜未传其法。

清代“诗坛盟主”袁子才的随园美食佳话,至今依然为人津津乐道。今天,要想吃到如坠五彩琉璃世界的甲鱼佳肴,放眼全国,荆楚必是一方重镇。事实上,九省通衢、大江大湖的武汉,已是中国甲鱼饮食文化最盛行的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荆沙甲鱼的代表,在甲鱼名店元银甲,我们可以吃到蔚为大观的甲鱼吃法,酱烧甲鱼、霸王别姬(甲鱼烧土鸡)、甲鱼烧牛蛙、甲鱼烧牛鞭、甲鱼烧鸽子、甲鱼烧鳝鱼、甲鱼烧牛筋、甲鱼烧鱼泡、甲鱼生蚝猪肚汤……

其中,甲鱼烧羊排,元银甲在武汉首推此风味,精选洪湖甲鱼与宁夏羊排,数年来,已成为风靡江城的经典之作。有意思的是,“鱼”“羊”一起便是“鲜”。

2024年上半年,元银甲创始人杨元银取法各地烹饪方式,下厨试验过多种甲鱼烧制方法,如葱烧甲鱼、粉蒸甲鱼、甲鱼打边炉、酸辣三丝甲鱼、卤水甲鱼、胡辣汤甲鱼、莲子甲鱼汤、生啫甲鱼、姜母甲鱼、泡蒸甲鱼、黄汤甲鱼等,通过与经典的荆沙甲鱼相比照,他在寻找更适合全国食客的甲鱼烧法。

在元银甲,食用荆沙甲鱼有三个步骤:第一步,吃甲鱼,肥美硕大的裙边最受食客的欢迎,有诗云,“鹅求四足鳖双裙”;第二步,加入千张、娃娃菜等配菜,续入高汤,食用配菜;第三步,要一碗米饭,淋上汤汁,米粒由纯白入酱色,便是甲鱼泡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资深好吃佬晓得,甲鱼的隐藏吃法,最好吃的并非裙边,而是嗦甲鱼壳子,尤其是背脊里的骨髓。将把壳一掰为二,一长条暗红凝固的骨髓即呈现眼前,据说有中药作用。还有另一种吃法,在食完大半锅甲鱼,加入白菜,不要另加高汤,稍煮片刻,让白菜充分出水,这时另加入米饭同煮,肉香菜香酱香米香融为一体,这便是另一种甲鱼泡饭。此种吃法,对食客拿捏要求较高,汤汁不够,容易糊锅,建议慎重尝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碳水爱好者来说,甲鱼包子是元银甲名震江城的妙物。包子,大江南北都有,但甲鱼包子,元银甲独沽一味,将甲鱼肉剁碎,加入钟祥豆干、章丘大葱等炒制做馅,手工现包,方成就一笼笼白白胖胖、松宣可口的甲鱼大包。

2、甲鱼名店成长之路

武汉甲鱼名店众多,且不断地迭代升级,高手比拼,反而成就了精彩纷呈的美味江湖。

深耕甲鱼市场多年,“三代人都爱吃的甲鱼”,元银甲能够领军于斯,在于甲鱼品质的保证,也在于甲鱼菜肴的变化。武汉人的口味很刁,人们希望在选择一个招牌主菜的同时,也要几道物美价廉的菜肴“群星拱月”,如咸鲜的湖北菜,麻辣的湘菜,开胃的小菜,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迎合武汉人这一“嘴巴刁”的个性,恰好是杨元银所拿手的,他在江城各直营店进行因地制宜的“精细管理”。譬如,青岛路店,是元银甲最早的店,也是面积最小的店,顾客年龄较高,忠诚度高,主打一道甲鱼锅,配开胃凉菜、卤菜的模式;武昌江滩店,濒临长江,游客多,商务宴请多,甲鱼之外,还有武昌鱼等河鲜,并配有湖北特色土菜;光谷店,食客以三十岁左右的“新武汉人”为主,习惯简单粗暴的套餐模式……这一稳扎稳打的模式,让元银甲走的稳稳当当,而这离不开杨元银的成长之路。

杨元银,元银甲创始人,中国烹饪大师、武汉餐饮协会副会长,他是武汉甲鱼界少有的厨师出身的创业者。起自老通城大酒楼的名厨,师从“亚洲十大名厨”屈浩先生,杨元银从事餐饮行业已经三十余年,走南闯北多年,行遍大半个中国,被央视、《东方美食杂志》、湖北卫视等隆重推荐。2023年,杨元银一举获得中国饭店协会颁发的两项大奖,其烧制的甲鱼入选湖北地标美食之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及结缘甲鱼,杨元银感触颇深。

1992年,来自武汉黄陂乡村的杨元银开始进入餐饮行业,在老通城大酒楼做学徒。回忆当年,甲鱼这份美味,一个字就是贵。

湖北人家的酒席,甲鱼从来都是主菜。壳子是不剁开的,整块盖上。甲鱼肉、甲鱼脚等剁成24个小块。当年的酒席是摆八仙桌,到后来发展成圆桌,基本上12个人一桌,这样的处理,可保证每个人吃到两块。一块可尝味,两块留回味,美食面前,多一分少一分,都不好。

甲鱼的做法,就是红烧味型的,内容有五花肉、笋、香菇、红枣、酱油啊、糖啊,味精等等。黑胡椒必不可少,要给重一点,去腥提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90年代初,一份甲鱼的售价是几十块钱,初出茅庐的杨元银到手工资只有20块钱、外加15斤粮票。“可能我的一个月工资,才只够吃一份甲鱼。吃一盘甲鱼,还不能吃大的喽!”

90年代中后期,继汉寿甲鱼之后,荆州甲鱼开始杀入市场。以洪湖为代表的生态甲鱼,以荆沙酱为味型的,以青莲甲鱼为主的,诸如此类品牌在迅速崛起。这些门店,一律装修得金碧辉煌,只要打上荆沙甲鱼与荆沙乌龟,那就是门庭若市。可以说,用一道菜来撑起一个店。

进入千禧之年,杨元银引领了一次甲鱼江湖的变革。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现代化的推进,他敏锐的嗅到甲鱼养殖技术的进步与大众消费的旺盛需求,他率先将甲鱼从昂贵的神坛,拉到老百姓都能消费的地步。同时,推动荆沙甲鱼的灵魂——酱料迭代升级,在单纯的黑胡椒味、荆沙味型基础上,融入中药材精华,打造养生健康理念,受到中青年人群、合家欢食客的追捧。在元银甲的各大门店,我们常看到老中青三代,有的甚至是四代人来吃甲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疫情之后,大众饮食消费再次调整,餐饮行业竞争呈“卷之又卷”的激烈态势。每每面对挑战,杨元银总会想起故去的父亲,一位抗美援朝老兵。在杨元银做厨师的第一天,父亲即对他谆谆教导,“做一行爱一行!元银,你要做好本职工作。”每当遇到大时代之变时,这门手艺总能让杨元银守住底线不退缩,父亲当年还告诉他一句话,“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故而,“虽千万人,吾往矣”,这个亮嗓门、猛如虎的黄陂汉子反而越挫越勇,逆流而上。

3、食过元银甲,方知湖北味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

元银甲自创立以来,一直将甲鱼做到极致为己任,精选洪湖生态甲鱼为食材,多方变化甲鱼的搭配进行烧制,尤其少不了那勺独家秘制甲鱼酱的加入,方造就勾人的饕餮之味。

十年磨一剑!

在杨元银倾心打造下,元银甲自汉口青岛路的一层半阁楼小店做起,在全国已有近百家门店,涉及江苏、河南、山东、陕西等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元银甲”,是创始人杨元银的终极梦想,也是他强烈原乡情结的最终希冀。

近两年,不光墙外开花,在湖北,元银甲更被评为地标美食代表性品牌,成为来汉旅游必打卡的荆楚美食。“这其中有我们全体员工的努力,也有我的师傅、众多同仁师兄弟的支持。”谈及品牌的快速成长,杨元银总结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6月,元银甲杨园店的启动,这是一个新的里程碑。翻开历史的书页,百年前,在詹天佑的主持下,粤汉铁路从杨园、徐家棚一带经过,连接武汉通达四方,中国铁路史因此有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9月,白沙洲烽火店的开张,这是元银甲的第9家直营店。白沙洲,西邻长江,东接京广线,曾被誉为武汉的南大门。这个长江边的沙洲,东起夹套河,西至长江边,北起武金堤的玻璃塘,南至八坦路。明清时期的白沙洲,是长江中游著名的竹木集散地和商贸码头。从湖南运来的竹排、木排多在此集散成交。《江夏县志》等书也有相关记载:白沙洲,竹木贸易甚盛,湘人多侨居于此。如今,白沙洲的繁华已成往事,但古老的历史回响仍穿过时空飘荡到今日。

从现代的铁路之利,到追寻古老的沙洲贸易,武汉这座城市就像一个万花筒,有着光怪陆离的迷人色彩,而元银甲正“步履不停”地将美味甲鱼带给每一个武汉人。正所谓,“食过元银甲,方知湖北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庆已至,武汉这座“九省通衢”的城市,迎来了新一波旅游高峰,天南海北的游客又会为元银甲的美味而“食指大动”。

看网友评价,很多人称元银甲是江城最美丽的甲鱼馆子。为什么呢?元银甲的武昌店,在黄鹤楼之下,出门就是武昌江滩大堤口,可以远眺长江大桥,纵享极目楚天舒。汉口青岛路店,位于江汉关钟楼之下,靠近江汉路步行街,在百年平和打包厂隔壁,出门不远就是汉口江滩,可以欣赏绝美长江灯光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试想啊!薄暮时分,看长江浩荡,有勇士中流击水,想起一代伟人的激荡岁月,“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胸中顿时有一股浩然气,胃口随之大开,可大啖一场甲鱼烧羊排,解解馋。这江湖人生值得!这英雄城市怎能不爱!

作者: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