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刚入局造车的李想将理想汽车的产品路线定为“做大的增程车”时,坊间便投来无数嘲讽,认为李想在“脱裤子放屁”。
在洽谈过的100多家投资机构中全部都因李想一意孤行地坚持“增程式”,从而对理想汽车避而远之,没人肯投资。理想汽车在那一年差一点因为“缺钱”而死掉。
李想之外,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也是“增程技式”的忠实拥趸。其在2022年7月6日在社交媒体上为“增程式”疯狂打call,称“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适合的新能源模式”。
却想不到余承东对“增程式”的吹捧,除了引来普通民众的嘲讽外,还惹毛了原大众中国CEO冯思瀚和长城汽车首席增长官李瑞峰。两人直接公开回怼余承东“增程式混动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再大的嘴,也不能大放厥词”。
然而,两年多时间过去,市场的风向却发生了180度的转变,曾经人人喊打的“增程式”,如今成为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无数事实证明,在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增程式路线不仅是车企提振销量的秘诀,更能挽大厦于将倾。
比如,理想汽车和问界凭借一系列“增程式”车型将一众对手远远甩开,稳居行业塔尖。本来已经岌岌可危的零跑汽车以及哪吒汽车更是凭借增程版的零跑C11和增程版哪吒S实现了起死回生,从“下一个威马”变成了“理想平替”。
零跑和哪吒拥抱“增程式”后逆天改命般的市场表现无不彰显着增程式路线的魔力,吸引着小鹏、极氪、阿维塔、埃安、小米纷纷纷纷往“增程式”的堆子里扎。就连大众都不得不妥协,计划在2026年在中国市场推出一款增程式中级SUV与理想L6竞争。
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增程式”车型今年累计同比增长率高达167%。
那么“增程式”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曾经对自己嗤之以鼻的车企纷纷倒戈,生怕慢人一步的呢?
程式技术能够异军突起,靠的就是一个字——“稳”。它虽然不是最新也不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但却是当前阶段最平衡的选择。反观其他那些个方案,多多少少都有点绕不过去的坎儿。
比如说纯电动方案,这玩意儿存在着几乎无解的续航焦虑,让人开车都不踏实。不管是跑高速还是在冬天使用,续航里程被腰斩都不足为奇。加之新能源汽车全都一股脑地在用户体验上内卷,大屏显示器以及冰箱彩电等耗电设备统统往车上塞。这更让汽车标示的续航数值成为了一个笑话。
想将电池充满,即使是快充也基本要等上一个小时,而且社会上的充电设施建设也存在着极度不均匀的痛点。
再比如多档DHT,听着挺高大上,也被很多半吊子的车评人吹上天?其实问题一大堆。变速箱顿挫感严重,容易出故障,还有失速的风险。整个系统又复杂又占地方,成本还高得吓人。这些问题,现在都是无解的,想想就让人头大。
反观增程式,缺点是啥?高速油耗稍高?听起来不够"高科技"?拜托,这也叫致命问题吗?
增程式技术说白了就是让内燃机专心发电,电力一部分驱动车辆,一部分给电池充电。它的优势在于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出故障的概率比那些系统复杂的纯燃油车和插混车要低得多。
那为什么增程式技术会在最初不被众多车企看好呢?主要是因为他们对行业的发展趋势做出了误判。
第一个误判是低估了动力电池成本下降的速度。原本在动力电池成本的高压下,大家都认为“增程式”车型如果硬塞大容量的电池,将续航做到两三百公里,那还不如直接造纯电车。但如果只配备一百公里左右续航的电池,加上续航打折,实际可能只能跑几十公里。这又会显得很鸡肋,还不如造纯燃油车。反正说白了在当时看来“增程式”真的就是在“脱裤子放屁”。
第二个误判是高估了充电设施建设的速度,认为短期内什么800V、4C快充都会吧遍地开花。
结果呢?电池成本哗啦啦地往下掉,现在一百度的电池的成本价也仅在5万元左右,"大电池增程"方案一下子就变得可行了。而什么800V、4C快充还是出现在少数地方的新事物。
正是这两个判断的"反转",让增程式技术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大电池增程方案既没有续航焦虑,又保留了纯电车的驾驶感受,在当下简直不要太香。
对于那些一上来就喷"增程式落后"、"增程式就是脱裤子放屁"的人,我只想说:技术无关新旧,关键看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现在的增程式,就是在用实力说话。有时候,看似"倒退"的选择,可能恰恰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在技术发展的道路上,有时候绕个弯,反而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