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起野猪,农民对其就是“咬牙切齿”的态度,只因野猪太可恨了。在几年前,我家乡的野猪就开始增多了,而这两年明显大增了。

很多村民就是怕野猪,宁愿把偏远山区的土地撂荒也不去种了。因为种了也是白种,全部都是给野猪种的。

前几天看新闻,其中国家林草局的一份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野猪数量也经多达200万头,其中遍布28个省份,且很多省份数量过高,其中致害省份达26个省份。

曾几何时,野猪还少得可怜,需要大家来保护它们。但是在2023年6月发布的公告,就已经将野猪从《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三有名录”)》调出。这意味着,野猪被“国家保护野生动物”除名。

那为何短短数年的时间,野猪就从保护动物变成了人人喊打的“害兽”了?野猪的繁殖能力有多强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野猪的简介

野猪和家猪差不多,也是一种体型较大的哺乳动物,不过野猪的全身覆盖着粗糙的毛发,有着强壮的四肢和锋利的獠牙。

它们通常生活在森林、山地等自然环境中,适应能力极强。常常是白天睡觉,而在晚上才出来活动觅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野猪作为一种典型的杂食性动物,它们的食物来源非常的广泛,从植物的根茎、果实到小型动物,都可能成为它们的盘中餐。

而且野猪的活动范围也非常广,别看它们的体型壮大,但是行动速度也很迅速的,一晚上就能跑数十公里远。

野猪的繁殖能力有多强?

以前农村很多家庭养过猪,都知道猪的繁殖能力也不弱,一胎最多能生十几只。

而野猪的繁殖能力也是相当惊人的。一只母野猪每年可能生产两次,每胎平均有七只猪崽,最多11崽。最关键的是野猪的幼崽成活率非常高,幼仔出生的头一年中,体重能增加100倍,这种生长速度在脊椎动物中是很少的。

而且雌性的野猪一年半(18个月)就能性成熟了,然后就可以继续繁殖后代了。再加上野猪的寿命长达10~12年。

这样高的繁殖率,使得野猪的数量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够迅速增长。加上这些年农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为野猪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食物资源和适宜的生存空间。

如今农村的森林覆盖率的提高、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等,都让野猪的生存条件越来越好。同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野猪的繁殖。

在被列入“三有名录”期间,野猪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人们不能随意捕杀,这使得野猪的数量在缺乏自然天敌的情况下不断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况还有一点,在过去野猪还有不少天敌,比如老虎、豹子等,现在野猪就是野生动物中的佼佼者了,缺少了天敌又是保护动物,所以数量大量增加。

野猪的破坏性也不低。

然而,随着野猪数量的激增,它们带来的危害也日益凸显,人和野猪的冲突也是日益激烈了。

因为野猪是一种野兽,吃的也多,它们常常会破坏农田,它们肆无忌惮地闯入农民的庄稼地,拱食农作物,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种动物的破坏性很强,常常是成群的出现,一晚上就能把大片的玉米、红薯等农作物被野猪糟蹋得面目全非,农民们一年的辛勤劳作可能瞬间化为乌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在一些地区,野猪甚至会攻击人类,尤其是在与人类活动区域重叠的地方,野猪的出现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比如野猪常出没的地方,还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频发。

野猪从保护动物到人人喊打的转变,并非是野猪本身的过错。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人类努力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其初衷也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

然而,当野猪数量超出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时,问题就随之而来。这也提醒我们,在保护野生动物的过程中,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不能仅仅因为它们是保护动物就放任其数量无限制地增长,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调控。

总之,野猪从保护动物到人人喊打的转变,是一个复杂的生态问题。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处理野猪问题,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保障人类的生产生活安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另外要提醒一下大家,虽然现在野猪不再是保护动物了,但是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随意捕杀食用,滥捕滥杀依然会承担法律责任。况且,个人猎杀野猪,存在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