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公司禁用苹果手机”的消息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家位于吉林的建筑公司出台了一项令人瞠目结舌的新规定:
“全体员不得携带苹果手机上班,如果被发现用了苹果手机,就得卷铺盖走人。”
这一出“助力国货”的大戏,着实让人看的“热血沸腾”,而公司的这波操作,让员工们一夜之间发现,自己的苹果手机竟然成了“违禁品”。
每天上班,都要经受保安大哥的“苹果检查”,稍有不慎就可能丢了饭碗,这感觉,就像是误入了一部荒诞小说。
更让人惊讶的是,公司对于“改邪归正”的员工还有奖励,只要愿意换华为手机,就能获得公司补贴,这一招堪称绝了。
一时间,办公室里的话题都围绕着手机展开,有人慷慨激昂地谈论爱国,有人抱怨公司太不近人情,还有人已经开始琢磨换华为的型号了。
这场以“爱国”为名的闹剧,在朋友圈和公司食堂里,都成了热议的话题,公司领导对于这一规定可谓是“铁腕”。
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当被问道为何不让员工带苹果手机时,领导霸气地表示:
“不用为什么。”
领导的一番话,在网上却引来了一片叫好,不少网友表示,支持国货本无可厚非,公司这么做是爱国的表现。
还有网友打起了算盘,表示公司要是真补贴,那换华为就换呗,正好趁机换个新手机,然而,在一片叫好声中,也有不同的声音。
有人质疑,爱国不能靠强制,更不能以牺牲员工利益为代价,还有人担心,这种强制员工换手机的做法,恐怕有悖法律。
毕竟,员工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手机,公司无权干涉,面对这场轩然大波,公司的这一规定,究竟是真心支持国货,还是蹭热度作秀?
个人选择,无关爱国
乍一看,这家公司的初衷似乎没什么问题,支持国货,本就是一件正当且值得提倡的事情,放眼望去,各行各业都在为振兴民族品牌而努力。
作为一家建筑公司,想要为国货出一份力,看起来也算合情合理,但当我们仔细琢磨这条规定时,就会发现其中的诸多漏洞。
公司在提倡爱国的路上,是不是有点走偏了?强制员工换手机,听起来更像是一种独裁的号令,而不是爱国的号召,这种做法,难免让人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要知道,手机作为私人财产,每个员工都有权利自主选择,无论是苹果还是华为,都是个人基于自身喜好和需求而作出的决定。
品牌的偏好,与一个人是否爱国,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硬要把两者画上等号,未免有些牵强附会。
真正的爱国,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而不是外在的强制,一个人可以用华为手机,也可以用苹果手机,但这并不能决定他是否热爱自己的祖国。
爱国的表现,应该体现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手机的选择,公司的这一规定,无疑侵犯了员工的自由选择权。
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偏好,公司无权对此进行干涉,员工下班后爱用什么手机,爱吃什么品牌的泡面,爱穿什么牌子的内裤,都应该是个人的自由。
公司若是对这些事情都要管一管,未免有些越界了,再者说,这种强制员工换手机的做法,也有悖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下,优胜劣汰是常态,国货要想赢得市场,关键还是要靠过硬的品质和服务,而不是靠这种强制命令。
更何况,这种做法也有违法律精神,员工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手机,这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赋予的基本权利。
公司无端干涉员工的消费选择,已经构成了对员工权益的侵犯,这种行为,不仅有悖公平正义,更有可能面临法律的制裁。
面对公司的这一规定,我们不禁要问,爱国的方式,真的只有换手机这一种吗?
职场新卷,画风诡异
在这个内卷横行的时代,职场竞争可谓是愈演愈烈,人人都在为升职加薪而拼搏,为了在同事中脱颖而出,各种手段层出不穷。
有的人选择加班到深夜,有的人选择在领导面前表忠心,还有的人选择在办公室里勾心斗角,总之,大家都在玩命地内卷,生怕落于人后。
但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如今连手机品牌也成了职场竞争的新战场,一夜之间,手机仿佛从通讯工具变成了晋升的敲门砖。
人手一部华为,成了爱国的“标配”,而用苹果手机的员工,则面临着被开除的风险,这种诡异的画风,不禁让人感到一阵唏嘘。
一个人的能力和才华,并不能用手机品牌来衡量,一部手机,无法决定一个人的工作表现和职业素养,优秀的员工,可能用的是苹果手机,而不上进的员工,可能用的是华为手机。
将手机品牌与员工能力划等号,本身就是一种荒谬的逻辑,职场本该是一个凭实力说话的地方,是一个展现才华的舞台。
在这个内卷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个良性竞争的职场环境,而不是一个充斥着形式主义的职场生态。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尊重员工,尊重人才的公司文化,而不是一个用手机品牌来评判员工的奇葩规定。
面对这种诡异的职场新卷,我们不禁要问,员工的价值,真的能用一部手机来衡量吗?爱国的方式,真的只有换手机这一种吗?
合规为先,莫触法律
在这个法治社会,任何企业在制定规章制度时,都必须以法律为准绳,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哪怕是看似高尚的“爱国”,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这家公司的做法,虽然打着“爱国”的旗号,但却涉嫌违反了《劳动法》的相关规定,要知道,员工的手机选择,属于个人私事公司无权干涉。
更何况,随意开除员工,本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如此任性的“爱国”之举,恐怕难逃法律的制裁。
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企业都效仿这家公司,动辄以“爱国”的名义强制员工做这做那,那么员工的权益何在?如果爱国成为了企业为所欲为的借口,那么法律的尊严又何在?
企业在提倡爱国的同时,更应该先学法,再谈规矩,爱国固然重要,但法律更不能忽视,只有在法律的框架内,爱国才能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
否则,爱国就可能沦为任性的借口,成为企业肆意妄为的遮羞布,更何况,真正的爱国,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怀,而不是一纸冰冷的禁令。
企业若想弘扬国货,关键还是要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而不是简单粗暴地逼迫员工。用优秀的产品征服消费者,才是真正的爱国之道。
与其用强制的手段逼员工“爱国”,不如用人性化的管理赢得员工的心,给予员工应有的自主权,尊重每一位员工的选择,才能收获员工由衷的拥护和支持。
员工心甘情愿地支持国货,远比被迫“爱国”更有意义,企业提倡爱国,本无可厚非,但爱国不能成为企业为所欲为的“免死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