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季都有地方发生水灾,而且损失不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按理说,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福利。难道人们就不会应用科学技术,选择居住的地方吗?当然不是。人们有故土难离的观念,很多时候居住在一个地方的人不愿意搬迁。即便这个地方地势低洼,经常遭受洪涝灾害,他们也不愿意搬到别的地方居住。世世代代居住在这个地方,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习惯,即便有洪涝灾害发生,他们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顶多淹没一点财产,等到洪水退去之后再回来居住。随着城市化进程,很多人搬迁到城里,并不在地势低洼的农村居住了,真到了洪水到来的时候损失比较小。而地势低洼的农村住的人并不是很多。即便如此,一些地方也仍然会遭受洪涝灾害。地方部门在这方面动员不利,需要提前动员,让居住在地势低洼地区的人们迁移到地势高的地方去,也就没必要每年都受到洪涝灾害的威胁了。但一些地区本身地势低洼,而且地势低洼的地区面积比较大,属于盆地,也处在积雨云覆盖的地区,一旦到了雨季,就会遭受洪涝灾害,已经在所难免。他们没办法搬到干燥的平原去,只能在那里每年忍受水灾的危害。当地政府应该大力发展地方经济,让处在低洼地区的人们收入提高起来,他们就会自动到城市买楼房,受到水灾的影响比较小了。
一些地区处在河流的泄洪区,或者曾经是湖泊、沼泽地,后来经过城市化发展,已经盖起了很多楼房,甚至发展成为中小型城市。而这些地区确实地势比较低洼,甚至一下雨就会造成内涝现象。汽车被泡在水里,楼房一层也被泡在水里,很多人根本无法出行,会造成一些财产损失。如果这些地方的下水道修得比较宽敞,直接把雨水卸到河道里,或者泄到海里,就会有效减少洪涝灾害的危害。但地方官员只是重视地面建筑修建,却往往忽视了地下排水系统的改造。因为地面建筑摆在明面上,修得很漂亮,可以当成政绩来宣扬,而地下排水系统深埋地下,又比较糟糕,不容易被发现,修得再宽敞,排水量再大,也不会被当成政绩来宣扬。有了这样的运作,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就会成为很大的问题,一旦遭遇强降雨,就排不出水去,甚至污水倒灌,弄得地面积水严重,公交车无法通行,私家车被泡在水里,也就成了事实上的水灾。如果公共财政拨款用到了修下水道方面,而且修得比较宽敞,泄水量巨大,那么城市内涝现象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也就不会发生每年夏季的水灾了。
当然,建筑要合理规划,不能把城市建在泄洪区,也不能把很多楼房建在沼泽地带,甚至有的观光景点把楼房建在海边,平时没事,一旦遭遇强降雨,海水上涨就会把海边的楼房吞没,沿海的村庄也会遭遇水灾。河流沿岸的村庄以及城镇也是如此,遇到强降雨量就会出现水灾。其实,遭遇水灾的村庄或者城镇建在海水或河水的蔓延地带,甚至有的建在了河堤根下,一旦遭遇大的洪水,就会出现水灾。而每年夏季几乎都有海面上的台风刮到内陆,内陆的一些城市受到台风的影响,会产生强降雨量,也对城市的排水系统以及公共安全系统形成一种挑战。即便很多地方提前知道了台风的路线,也提前动员了一些曾经遭遇水灾的人们,但强降雨量出现之后,仍然会出现水灾,会出现一定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说是天灾,不如说是人祸。
在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唯利是图,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了沼泽地、滩涂、河流的泄洪区等,盖起楼房之后,以促销的价格卖出去,却不顾后期的维护和发展。一旦遭遇强降雨天气,河水暴涨,海水涨潮,就会出现水灾,而这个时候,媒体方面却只会宣传地方政府动员人们提前转移的壮举,而忘了追究责任。除此之外,每年雨季的气候不容忽视,除了台风引发的强降雨,就是区域间的强降雨,让河流到了警戒水位,水库不得不泄洪,而在泄洪的过程中会对河流沿岸的村庄镇店造成一定的影响。堤坝不坚固的地方会出现泄洪口,给当地造成水灾。那为什么不每年加固堤坝呢?并不是不加固堤坝,而是加固堤坝的那一部分钱可能被挪用了,或者在加固的过程中用了劣质的材料。一些贪官借此大吃回扣,却无人监督。有了决口的堤坝,才会有每年修堤坝的钱,也才会有支配这些钱的官员大吃回扣的现象。倘若没有堤坝决口,就不会有修堤坝的钱了。就好像一些城市内涝现象严重,官员并不会大力修筑地下排水系统,而是每年都拨款象征性地修一修一样。而每年的这种修缮,一些地方贪官都会大吃回扣,赚得盆满钵满。
媒体每年都在宣传强降雨来临之前的天气预报信息,宣传地方政府如何动员一些可能遭灾的群众,避免人员和财产损失,但往往忘记了追究责任。即便有的地方堤坝决口了,也仍然宣传施工人员如何日夜不息地劳动,却忽略了修筑堤坝的钱到底怎么用了,为什么会发生水灾,受到的损失又该如何补偿?当然,这些问题不是媒体能够解决的,但追究一下未尝不可。只是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每年夏季都有地方发生水灾?似乎就可以发现很多避而不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