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聊城夜景

聊城是山东西部的一个地市。记得有一次小酉乘火车出行,途径聊城时,听到一个小学生模样的孩子问他的爸爸:“这个地方叫聊城,是不是因为这个地方的人都热别喜欢聊天?”

孩子的爸爸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但这个问话激起了小酉的兴趣,于是接下来就聊城名称的由来,做了一番调查。

首先了解到的说法是,聊城因古时此处有“聊河”(聊水)而得名。但是,这个说法广被质疑。

原因是,在鲁西一带,从古至今从来没有过有关“聊河”或“聊水”的任何记载。比如《左传》、《史记·河渠书》、《汉书·地理志》等文献,均无记载。尤其是权威著作、郦道元的《水经注》,连聊城附近的一些很小的河流都有记载,但是就没有“聊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聊城火车站 ‍

也有人认为,“聊”本身是一种灌木,枝间多刺,也就是现在的花椒树。因为城邑四周都是这种灌木,所以城邑就以“聊”为名了。但是,这似乎也没有史料记载。

据考证:聊城的“聊”最早出现在《左传》上,原文是“聊、摄二城,齐之西鄙也。”西鄙就是西边界的意思。

在《辞海》(1990版1854页)对“摄”的解释中,有这样的内容:古地名,春秋齐地。本邢国地聂北,邢亡入齐。改称摄,为齐之西界,在今山东茌平西北。《左传》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载:晏婴所说“聊摄以东”即指此。

由于齐国是周朝御封的五侯九伯的盟主,所以经常和各路诸侯会盟。古代诸侯歃血为盟,割牛耳取血,盛牛耳于珠盘,由主盟者执盘。因而,主盟者是“执牛耳”。《左传哀公十七年》记载:“诸侯盟,谁执牛耳?”

齐国在此地曾数次会盟各路诸侯,每次都是齐国“执牛耳”。有人认为,这就是“聊摄”之名的由来。原因如下:“摄”字由“提手”加“聂”组成;“聂”是三个耳,摄的意思就是以手执耳。

而“聊”字,则由“耳”加“卯”组成;“卯”在古代是两个“刀”的会意,聊的意思就是用刀割耳。古时称聊摄、不称摄聊,就是因为从顺序上看,是要先割牛耳、而后再执牛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字“聊摄”

这个说法看起来很有道理的。不过,还有另外一张说法认为,作为当时的齐国边境,摄和聊两个地方的命名,是和情报有关。

“摄”本为“聂”。“聂”字,按《说文解字》,由三耳组成,意为“窃窃私语,贴耳小声不断地说话”。齐国将此地更名为摄,原因在于需要在此地收集各个邻邦的信息。

“聊”的出现要比“聂”晚。据《说文解字》,聊:“耳鸣也。从耳、卯声。洛萧切。”“聊”的意思为“耳鸣”。意思是说,此地作为齐国的西部边陲,各种信息情报都在耳边回荡。要注意警惕、鉴别。

另一解释为:卯,表示连接;耳,表示听。聊,由“耳”加“卯”组成,表示以听力保持联系。唐代张守节所撰的《史记正义》中,则说“聊”即为“摄”:聊城,春秋时齐高西界。聊,摄也。战国时,亦为齐地。

了解到了这些信息以后,小酉觉得就可以大概地回答一下本文开头时孩子的问题了:无论现在聊城的人是不是都喜欢聊天、是不是特别能聊,但是聊城这一名字的起源,不管是会盟说、还是情报搜集说,都真的是和聊天、和交流沟通有一些关系。